靠谱的滚球app下载_欧洲足球锦标赛-外围体育

图片
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甘南 草场退化湿地萎缩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08:56:23

    人大代表建议:立项建设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功能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尽快制定出台水资源利用和草原、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2009725,陇原环保世纪行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记者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采访期间,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王勇说,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及其122条支流纵贯全州,州内水域面积达44.75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8%。
  黄河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流经433公里,径流量达到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被誉为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维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湿沼旱化,冻土消融、冻土层变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径流减小,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沼泽低湿草甸植被逐渐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玛曲草原出现220多公里流动沙丘,全州草场退化面积已达1200多万亩
  
  玛曲的藏语意思为黄河,玛曲县的得名也由黄河而生。这里的1.02万平方公里土地,都与黄河息息相关。据了解,黄河从青海省久治县进入玛曲后,环流整个玛曲七乡一镇433公里,复入青海,形成黄河第一弯。
  玛曲县有1288万亩草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9.54%,被称为亚洲最优良的牧场。有562.5万亩湿地。这些湿地,是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较大、特征明显、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湿地之一。
  玛曲县境内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湿地,构成了黄河上游完整的水源体系,使这里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充区和调蓄区。据水文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黄河干流在玛曲入境时径流量为38.9亿立方米,出境时达到147亿立方米,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有专家认为,黄河发源于青海,但成河于玛曲,玛曲也因此被誉为高原水塔黄河蓄水池
  由于气候变化,过牧超载等原因,从30年前河曲马场出现脸盆大小的沙滩开始,沙滩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721,记者在黄河岸边的河曲马场看到,高1215的沙丘蜿蜒而去。玛曲县副县长拉毛草告诉记者,目前玛曲黄河流经的地方已形成长220多公里的流动沙丘,全县90%以上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其中沙化面积达69.5万亩。全县目前有36处大型沙化点,还在以每年平均3000亩的速度递增。
  草原沙化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年加剧,由零星沙化演化为半荒漠再变成典型的流动沙丘,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化度不断加快。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王勇说,目前全州草场退化面积已达1200多万亩,占全州草地面积的29.38%,草场产草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亩436公斤下降到90年代的301公斤。特别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形成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状况。优良牧草比例已由1982年的70%下降到2000年的45%,杂毒草由30%上升到55%,植被覆盖率由85%降至75%,特别严重的地方牧草高度由25厘米下降到15厘米。草地中度以上退化面积占草场面积的50%,干旱缺水草场扩大到300万亩。
   
  森林资源减少,黄河上游干支流和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涵养水源功能降低
  
  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境内的冶力关林区,一路溪流、草甸相伴,森林莽莽苍苍。临潭县有关人士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0.04%,水资源总量为3.045亿立方米。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分三段流经县境,全长105.6公里。
  据1943年史料记载,甘南藏区森林,除草地外,凡在岭、溪、谷,皆系苍茫林海,有全国十八大森林区之称,森林木本植物种类多达580种,森林中孕育了地域特色突出、种类丰富、产量高、质量好、开发前景广阔的中草药植物(643种),食用菌(254种)、观赏花卉(360余种)、山野菜(几十种)、野生小果类果树等诸多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具有高原特色野生经济植物综合开发的潜在资源优势。
  王勇说,从1951年大规模开伐至19989月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近50年来,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大夏河林区累计采伐森林面积7.3万公顷,采伐林木蓄积量达1627万立方米,分别占林区总面积、总蓄积的15.11%19.92%
  由于长期不合理采伐、重采轻育、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加上毁林毁草等破坏天然植被的行为,大片林地遭到破坏,林线后退,森林覆盖率下降,造成了森林资源枯竭,致使现有大多林木质量低劣,林相残败,郁闭度降低,出现黄河上游干支流和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涵养水源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降水锐减,蒸发量增大,河水流量剧减泥沙含量增多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近年来,虽然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工程,使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19.85%提高到了20.7%,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现状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数千眼泉水干涸,地表径流量锐减,原有的120万亩沼泽湿地缩小到不足30万亩
   
  721
上午,记者团来到了距玛曲县城50
公里的阿万仓草原,面对黄河臂弯里因水泻不畅而形成诸多河汊和沼泽的这片草原,当地有关人员将记者们的目光引到到了不远处的黄河。黄河就是在这一个个的沼泽湿地上补充了充足的水源而奔腾远去。
  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王文浩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总面积17.49万公顷。其中,沼泽湿地面积最大,集中分布于玛曲、碌曲和夏河县。
  河流湿地,主要以黄干流、洮河、大夏河以及120多条河流组成,总面积为2.77万公顷。湖泊湿地,湖泊较多,但面积不大,面积仅为2324.6公顷。其他湿地类,包括泉水、坑塘、水库及滩涂等。
  这些湿地,当黄河水位高于湿地水位时,河水通过地下径流入渗、河水倒灌等多种形式进入湿地,即削弱了洪峰流量,也减弱了对河岸的侵蚀;当黄河水位低于湿地水位时,湿地蓄水又可缓慢注入黄河,成为黄河及枯水期水量的重要补给来源。
  沼泽湿地与河流的水源直接或通过洮河和大夏河补给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据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水源发达,水资源丰富,年径流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15条之多,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资源区。
  黄河干流从玛曲穿过,加上一级支流洮河、大夏河在内,黄河流域在这一区域的面积达3.057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在这一区域的流域面积达1.039万平方公里,流程433公里,年均径流量155.5亿立方米。
  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在这一区域流域面积达1.598万平方公里,流程42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1亿立方米。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在这一区域流域面积达0.420万平方公里,流程104公里,年平均径流量多4.5亿立方米。
  王文浩的调查显示,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133.1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干流130.4亿立方米,洮河1.3亿立方米,大夏河1.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65.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干流25.3亿立方米,洮河36.1亿立方米,大夏河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99.0亿立方米。众多的河流,充沛的水源,使这一区域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
  可以说,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是近年来全州有数千眼泉水干涸,大部分的山谷小溪断流,数百个大小湖泊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锐减。王勇说,原有的120万亩沼泽湿地缩小到不足30万亩,绝大部分变成了戈壁滩和植被稀疏的半干滩、黑土滩。
  玛曲湿地补给黄河的水源水量减少15%左右,成为黄河下游断流的直接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玛曲县境内黄河27条支流中有11条断流成为季节河,数百个大小湖泊水位明显下降。黄河在玛曲县境内径流量由10年前的每秒1200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00立方米,流量在持续下降。
  王勇说,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甘南藏族自治州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0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770万亩,占总面积的26.2%。导致白龙江流量减少了20.6%,大夏河流量减少了31.6%,洮河流量减少了14.7%。全州河流年平均输沙量由记载的每年2.47万吨上升到目前的每年3.49万吨,土壤侵蚀趋势仍不断加剧,造成局部地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部分草场长年被鼠类破坏,牧草的再生能力丧失,造成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秃斑等。王勇说,目前,全州草场鼠害总面积46.71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13%,使野生动植物种群急剧减少,生态食物链完全被打破。
  据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甘南藏族自治州尚生存各类珍希脊椎动物230多种,而目前全州仅存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140多种。受不同程度危害的植物物种有75种。每公顷平均有中华鼠22只,破坏生草面积2372平方米;达乌尔鼠兔109只,洞口824个,破坏生草面积1000平方米。王勇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将进一步影响黄河水源的补充。
  
  生态立州,游牧民定居,全州累计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建设28.98万亩,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509.71万亩  


  我们村的400多户牧民中已有345户从草原深处迁出定居,现在出去放牧的人数减少了,牛羊的数量也减少了。720日,碌曲县尕秀乡秀哇村党支部书记香秀告诉记者,村里还没有定居的七八十户人家也会很快从草原深处搬出,到居民点定居。
  据碌曲县副县长邱暄美介绍,尕海乡的草原大部分分布在尕海湿地缓冲地带,为恢复和保护尕海的生态环境,2004年根据国家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政策,碌曲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将久居在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农牧民进行了易地搬迁。据了解,碌曲县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通过实施定居禁牧休牧生态工程,将使天然草场的载畜和人为压力逐步减轻,草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将大大提高。
  王勇说,近年来,为了切实保护和建设好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环境,州委、州政府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了非常突出的战略地位上,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州委、州政府在认真分析研究州情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创建生态甘南、和谐甘南为目标,突出重点,靠实责任,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州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双优发展。
  为了切实减轻草场载畜压力,使草原生态逐步得到恢复,促进全州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农牧互补发展战略,实施草场围栏承包、休牧禁牧、减畜种草和草原灌溉,使现有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
  王勇说,历经5年全力争取,规划投资44.51亿元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于2007年底正式启动实施。申报多年的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也已通过了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评审。
  自2000年以来,全州累计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建设28.98万亩,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509.7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47.65万亩;实施非天保区重点公益林保护建设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94.6万亩。
  实施国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生态移民1.6万人。借助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采取集中定居、村社定居、牧民承包草场上定居等模式,实施游牧民定居3140户,并力争在三年内实现14524户游牧民定居。
  王勇说,甘南藏族自治州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大气、噪声、地表水例行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力度;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积极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完成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并在全省首家开通了污染源普查信息平台;认真开展了森林、草原资源的动态监测监管工作,促进了全州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人大代表建议,落实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国家投资资金,立项建设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功能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
  
  20071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王勇说,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涵养和补给黄河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乃至整个流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总投资44.5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9.18亿元,地方配套及自筹15.33亿元。但国家投资在批复中只承诺了3.7亿元的游牧民定居项目,剩余的25.48亿元目前仍无渠道落实。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中主要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支撑体系3大类23个方面的子项目。23个子项目中9个项目已有投资渠道,14个子项目(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工程、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没有投资渠道,需要国家对14个新增子项目总投资314904.8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88417万元,地方配套与自筹126487.8万元)。
  另外,国家批复的牧民定居工程户均2.54万元的补助标准偏低,近几年物价上扬,建材价格及人工费大幅上涨,加之甘南藏族自治州受高寒气候及艰苦边远交通不便的影响,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价格每平方米在1200元左右,一套住宅建筑成本约在9万元以上(国家补助占18%,群众自筹占82%),群众建房负担沉重,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较困难,部分特困群众因为缺乏建房自筹资金而被迫放弃。在当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与省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游牧民定居项目提高补助标准,达到人均8000元,户均4万元为宜。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陈建华和省人大代表沙拜次力、毛生武、完代贡、刘延兰、康土生等建议,立项建设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碌曲、迭部、舟曲三县)生态功能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
  据了解,白龙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碌曲县,流经迭部、舟曲两县,年径流量近40亿立方米,约占嘉陵江总径流量的60%。在甘南境内流域面积达8059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
  建议说,实施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功能修复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对于恢复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的生态环境,增强长江水资源补给功能,保护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建议,尽快启动实施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碌曲、迭部、舟曲三县)生态功能修复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并早日立项建设。
  记者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采访期间,当地各级人大代表一致认为,对甘南做出的生态贡献应给予补偿。他们建议,国家根据甘南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生态功能的特殊性,尽快制定出台水资源利用和草原、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他们建议,国家提高退牧还草补助标准,实施封山禁牧和轮牧、休牧政策后,给予农牧民必要的经济补偿。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牧民压缩牲畜养殖数量,解决超载过牧,减轻草场压力。同时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2500米以上、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实施退耕还草,给予必要的补助。安排实施玛曲黄河沿岸防沙治沙生态建设项目,恢复草原生态植被。
  加大对甘南林区政策资金和项目建设扶持力度,在天保工程期建设中,提高森林管护费和社会保险补助等投入标准,并分别按每亩400元、每亩150元的标准安排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建设项目;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力度,提高天保工程建设成效。他们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农牧村环境治理政策扶持力度,对林区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用煤进行优惠补贴;在林区建设薪炭用材林基地,大力实施沼气、太阳灶等新型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减轻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改善林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他们说,玛曲黄河首曲湿地和碌曲尕海湿地,每年为黄河补给的水量分别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黄河径流量的18.6%。这里还是野生动物基因库,对保育我国北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急需加大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湿地建设的保护力度,从项目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