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人大:信息时代的履职创新
稿件来源:中国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5-01-27 09:35:18
“不去广州市,也能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了。”2014 年11 月24 日至26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该省15 个地级市及部分县(市、区)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分别在就近的人大机关的分会场远程列席本次常委会全体会议,并参与分组审议。在分组审议时,来自清远的一位省人大代表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对《广东省村务公开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了建议。河源、肇庆、云浮等市及其所辖县(市、区)远程列席本次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也参与了对法规草案及有关报告的审议,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时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身处信息化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已成为各级人大面临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围绕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联系的要求及发挥代表作用,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为人大行使职权和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信息服务和保障。目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从信息管理保障、网络联系渠道、线上信息服务、网上履职服务、在线工作平台等五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人大工作效率,强化对代表履职服务的信息化支持。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线交流平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雷于蓝向本刊记者表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既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拓展人大常委会与代表联系渠道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提供信息管理保障 畅通代表联系渠道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信息技术发展较快。1998 年起,广东省人大便引进建立代表基本信息和议案、建议管理系统,对代表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和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进行数据库管理,为组织开展代表履职、办理代表建议和议案及邀请代表参加会议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保障。这项管理系统建成和投入使用,意味着广东省人大的上千名代表的信息管理和每年几百份代表建议、议案的交办督办工作有了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支持。由此,查找联系代表从主要依靠代表名册过渡到联网查询,查找督办代表建议、议案从翻找各种纸质文件转变为联网查找浏览,这为开展人大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广东省人大于2005 年建立了邮件系统,为代表、机关各部门和人员、各地人大及相关部门开设互联网电子邮箱,增加了联系代表的网络渠道。同时,邮件系统方便了代表接收各种材料,接收各种会议和活动通知。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广东省人大于2010 年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在机关内网上开发和提供了手机短信发送服务。2013 年,手机短信平台进一步升级完善,增加短信发送的统计管理和短信回复的处理等功能,加强和密切了人大机关与代表的联系、互动。目前,广东省人大向代表征集人大立法、监督等相关规划及具体立法监督项目意见和建议,各种邀请代表参与会议活动的通知,文件材料发送等工作,主要通过邮件系统和手机短信平台完成。
积极搭建网络平台 支持代表网上履职
2009 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为更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代表履职和推进人大工作,建成了广东省人大决策支持库,进一步集成了机关内外网一体化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强化了采购社会信息的服务能力。每年省人代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依托决策支持库为代表提供有关社会热点专题的详细材料作参考,集中更新决策支持库相关栏目;针对代表审议议题的需要,制作4 至6 份专题参阅材料入库并发送代表邮箱,等等。
为了让代表更加集中利用各种信息,广东省人大还开发了代表专网,为代表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结合省人大决策支持库,代表专网定期为代表提供各种政情材料、履职参考等工作信息。同时,代表可以通过代表专网直接提交建议和议案,并查询建议和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名履职活动;与其他代表进行交流互动等。代表专网的开通,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新渠道。
同为代表网上履职提供便利,广东省人大在2013 年对代表业务系统进行开发升级的基础上,形成了代表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代表建议和议案的网上提交附议、全文录入、网络交办、在线回复、线上督办、网上浏览反馈和追踪等覆盖办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拓展覆盖代表履职活动管理、代表活动报名、质询案管理等方面。
目前,广东省人大还结合在线交流平台建设的契机,将同步对代表专网进行改造,完善历年代表议案和建议查询、办理情况跟踪等功能。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手机终端、微信等方式,为代表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此外,2010 年年底建成使用的常委会文件电子化系统也集成了在代表专网提供常委会文件电子版下载的相关功能,为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提前获取常委会文件充分准备相关意见提供服务。
创新在线交流平台 形成人大整体合力
2013 年8 月,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主体作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建设基层省人大代表与省人大常委会在线交流平台,为代表参与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平台,使基层省人大代表在就近的市县人大机关就可以远程参与会议和活动,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据了解,在线交流平台包括联通省、市、县三级人大机关的视频会议系统和辅助会议组织管理的软件系统、代表智能手机终端软件。目前,在线交流平台已投入使用并产生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人大代表可远程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密切了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广东省的省人大代表将近800 名,如沿用以往每次常委会会议邀请20 名代表列席会议的做法,一届常委会下来,每名代表最多只能有1 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的机会。在线交流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后,省人大代表只需就近在市、县人大机关,便可以远程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极大方便代表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基层代表了解和参与常委会的工作。从2014 年1 月在线交流平台试点系统启用,到11 月全省各市、县(市、区)平台系统基本联通,已陆续安排15 个地市及所辖县(市、区)的代表远程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包括列席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在分组会议审议时,远程列席代表可同步对正在审议的议题发表意见。
其次,便于组织各级代表远程实时参加履职学习和培训,扩大了代表服务范围。加强履职学习是人大代表法定义务,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但组织代表参加学习培训是一项大工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协调。在线交流平台全面建成后,预期全省各级共计12 万多名人大代表均可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学习培训,极大拓展了授课对象范围的同时,还节省了组织经费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下一步,广东省还将整合平台和代表专网的资源,实现代表学习培训在线综合管理,为代表提供综合性培训、订单式培训和“一对一”个性化培训服务等。
再次,代表可以远程参与重点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会,加强代表与议案、建议承办单位沟通。近年来,随着代表履职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代表要求直接和承办单位沟通以了解议案和建议的办理情况。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举办重点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会,便通过在线交流平台邀请韶关、清远两市及部分县(市、区)人大代表参会,使得两市边远市县的基层代表能便捷地和承办单位面对面进行沟通,了解议案和建议的办理进展情况,对办理结果直接提出意见。
广东省人大机关会议电子文件阅读系统。摄影/高品嘉
最后,密切了省人大常委会与市、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联系,有助于形成人大整体合力。广东省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边远山区市县多,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加强省、市、县各级人大工作联系,是一个亟须解决的实践课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广东省人大在在线交流平台试点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就通过联网视频会议系统,与有关地市、县(市、区)人大举行了包括平台建设协调会、系统问题处理交流会议、试点系统验收会议在内的各种工作会议,直接感受到了在线交流平台的便捷、实时、同步等多种效用。平台试点单位韶关市人大还自行对试点系统提出了扩展和完善的方案、计划。韶关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表示要尽快完善市县两级的在线交流平台系统功能。按照公务车改革的要求明年取消一般公务车后,各县(市、区)人大可欧洲足球锦标赛地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参加市人大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以节省交通、时间等成本。
可以说,广东省人大借助在线交流平台,一方面为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促进各级人大形成整体合力,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文/ 本刊记者 李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