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规划立规矩
稿件来源:中国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5-03-30 09:05:38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云刚(中)在基层调研,征求各方面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的意见和建议
2014年11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2015年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决议,正式批准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宁夏用立法来保障规划的法定地位。
把宁夏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
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来宁夏考察时指出:“宁夏的发展可以考虑按一个城市来规划。
高屋建瓴的指示打开了宁夏干部群众思想的闸门:必须要“跳出宁夏看宁夏”。
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仅有6.6万多平方千米,总人口661万人。
论经济总量,宁夏不及发达省区的一个市。但回首过去数十年走过的发展道路,宁夏正在以令人眩目的神奇速度发展变化着。
然而,宁夏占国土面积60%左右的地区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多。由于空间格局不清晰、产城关系不协调、交通地位边缘化,一系列矛盾制约着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如何加快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全区经济实力;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宁夏,成为全区上下亟待破解的难题。
站在国家战略角度看宁夏发展定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中阿国际合作桥头堡,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承接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基地,西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示范区”。解决这片城镇人口的脱贫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最经济、最科学的办法是将它们相对集中起来发展。用最小设施的投入,保证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化。
改革发展的实践使人们对城市定位和发展格局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2012年,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的理念,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提升“黄河金岸”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发挥银川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发展完善石嘴山、吴忠、中卫等沿黄骨干城市功能,努力形成西部重要的城市群。
通过顶层规划,把宁夏当作一个城市来做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避免各自为战,实现全区城乡山川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防止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的同质化;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彰显各自特色,实现宁夏的长远健康发展,已成为共识。
2013年1月23日,在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沿黄经济区发展和中南部地区扶贫攻坚,坚持生态文明、环保优先理念,统筹宁夏山川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年5月,自治区邀请天津规划设计专家来宁就城市规划作专题讲座。其后,自治区与天津市签署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合作协议,确定了多项战略合作。随后,自治区有关领导带领五市及自治区建设、规划、园林、住房保障等部门负责人赴北京、天津、包头考察城市规划,学习先进经验。
经过反复研讨、求证,数易其稿,2013年12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014年2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核心内容是:一主三副,核心带动;两带两轴,统筹城乡;山河为脉,保护生态。按照全区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宁夏将以大银川都市区为主中心,以石嘴山、固原、中卫为副中心,构建强大的区域空间组织核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自治区的区域功能和国际化水平。以“沿黄城镇带”“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和“太中银发展轴”“银宁盐发展轴”为纽带,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群,使宁夏2020年的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2030年达到70%左右。
立法为规划实施立规矩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一些地方频现“短命”建筑,今天建设明天拆,不停折腾,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一个城市如果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生态,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一任领导一个规划。
在制定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上,如何杜绝这一问题?
2014年1月7日,在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编制《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
3月,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要求“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明确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
对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把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作为全年立法工作的重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法工委、环资工委、政府法制办和条例起草单位到天津市进行了立法调研。
经过半年多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反复修改,2014年11月25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
《条例》共六章、26条,分别对规划的编制、实施、修改、监督与责任作出规定。
《条例》规定,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自治区对城乡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作出的空间布局和战略部署,是自治区发展的基础性、宏观性、战略性规划;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依据。从2015年1月1日起,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实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来完成。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和战略部署。建设项目审批机关在作出项目审批决定前,应当根据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合规性审查。
《条例》规定,对擅自改变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和战略部署的,或审批项目违反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将由上级人民政府、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责责令改正,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撤职、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还明确规定,修改空间战略规划应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或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对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条例》对保障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维护规划的连续性、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决议彰显规划权威性
2015年1月,《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请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把宁夏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写在纸上的蓝本已渐渐成形,建在大地上的,又该是什么样?一时,《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和热议。
代表们提出,把宁夏当作一个大城市来建设,作为自治区首府、西北中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银川市,要发挥好核心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与石嘴山、固原、中卫市副中心城市的组团发展。在产业方面,银川市要向高端服务业发展,把银川建设成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承接好对外开放任务。”
代表们建议,要把宁夏打造成全球知名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把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作为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树立买全球、卖全球理念,抢抓国家建设“一路一带”战略机遇,着力打造清真产业集群。
代表们毫不掩饰地提出,规划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蓝本,一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不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规划,也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
人大代表就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50多条意见和建议。
1月23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决议,正式批准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宁夏以全省域为单位编制空间战略规划,只是迈出的第一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下一步,该怎么走?规划如何实现“管住、管用、管好”,政府角色如何不越位、不缺位?
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编制配套详细规划加以落实。自治区制定配套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和项目库,有序推进配套规划编制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反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行为。一张蓝图绘就着未来宁夏20年的空间布局,而新规划的规范运行,仍需人大及其常委会强化监督,以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文/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