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快开展县级政治体制改革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1 19:57:28
许耀桐2月24日在人民网撰文说,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年的历程。应该说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县级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开展县级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贯彻改革的渐进主义策略,走渐进发展的道路;能够保证中央和省、市级政权组织对县级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进行有力的领导;开展县级政治体制改革,构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将产生整体性、全局性的政治效益;向下延伸到乡镇,对于衔接已经进行了20多年村民委员会的民主政治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许耀桐说,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年的历程。应该说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日益强烈,政治体制必然需要进一步满足和实现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全面发展,并以健全完善的法治精神和法制秩序保障之,最终要确立起科学、民主、文明、法治、充满活力、能持续发展的政治体制。然而,近期以来,我们却看不到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这种转换和发展,导致累积起来的问题逐渐增多。这从县级政治体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看,特别明显。
县级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今日放眼世界,各国竞争加速;21世纪中国崛起,不在竞争中领先,便在竞争中败落。科技创新、资源控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维持社会稳定……种种竞争,目不暇接。然在诸多竞争中,以制度体系改革或曰体制改革最为重要。体制改革,涉猎众多,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卫生、教育等方面。在众多体制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扼其要冲。但目前,我国有着明显的忽视、淡化或刻意回避政治体制改革的倾向,这是非常愚蠢的。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卫生、教育等体制改革遇到深层次问题,依靠本身难以解决,欲寻求根本出路,最终都要归结为政治体制改革。
许耀桐认为,当前,把县级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推向前台,先行一步,不但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策略意义。毫无疑义,改革开放30年后的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项原则,三项原则绝不动摇。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切成果,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理念变革、体制再造、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方式优化、行为改进等方方面面,要有整体性思维,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零敲碎打,毫无章法。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有缜密的思考和安排,要从政治制度变迁、政治文化普及、政治社会动员三个层面展开,不能热衷于找一两个突破口,满足于一些短期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策略,一定要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避免动荡,这样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总体上应继续采取过去30年所实行的渐进策略,但要有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即实施“由易到难、从下至上、规模适度、允许试验”的方针。因此,根据这样的策略方针,就要首先选择进行县政政治体制改革。在我国,只要把县(市)层级的政治体制改革做好了,待今后时机和条件成熟了再推进至中、高层。因此,我国应该走从下至上的改革进路,在有了县级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牢固基础后,然后一步步地逐渐发展,达到覆盖全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