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人大论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大局 人大内务司法工作从四个方面给力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20:08:04
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分析了欧洲足球锦标赛: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顺应全省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热切期盼,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率先发展,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法治协调发展。
人大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关键是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这个中心任务,履行好各项职能。结合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工作职责,今后我们应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推进地方立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面给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立法,坚持民主立法和开门立法,加大社会领域立法力度,优先选择民生方面的立法项目,着力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法规起草和审议质量。从内务司法方面看,主要是选择涵盖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消防、法律援助、社会综治、交通安全、法制宣传、司法鉴定等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和促进地方立法。我们初步筛选出的主要立法项目有十多项。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已将《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甘肃省法律援助条例》审议提交常委会审议。下半年将做好《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的审议工作,同时将调研论证明年的立法项目。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五个“五年”普法,依法治国方略已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为此,必须继续坚持抓好普法工作,组织全体公民深入学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素养,促进依法治省目标的实现。今年上半年,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成调研组,对全省“五五”普法工作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六五”普法的建议,并提出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议案,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调研、代表视察等活动,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社会氛围,推动依法治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二、在促进司法公正廉洁方面给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公平便民的司法环境
司法公正廉洁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多年来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司法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公正办案,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加强司法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不完全到位,存在不敢监督、不善于监督等问题;各级侦查机关、审判机关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队伍建设仍需大力加强,特别是基层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较突出;个别司法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使得司法公信力受到挑战等。“十二五”期间,人大内务司法工作要继续围绕贯彻实施监督法,把司法监督作为重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工作建议,积极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工作。我们初步考虑,将开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的执法检查和调研,着力推动司法队伍建设。以提高办案质量为核心,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类案”,紧扣侦查、审判、执行等关键环节,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工作建议,促进公正办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监督上,每年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听取“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要跟踪了解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促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官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报告,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将开展前期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要通过司法队伍、审判、执行、检察监督等环节的司法监督,着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公正、廉洁、便民的司法环境。
三、在维护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给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对口联系政府部门和单位中,涉及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见义勇为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权益维护,也涉及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等。维护这些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必然要求。目前,欧洲足球锦标赛:有未成年人751.8万,妇女1279.4万,老年人315万,残疾人187.1万,城市低保人口86.9万,农村低保人口318万。这部分群体所占人口比例不小,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积极性充分调动和发挥起来,将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反之,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生活水平得不到明显改善,关注民生就是一句空话,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十一五”期间,省人大常委会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先后开展了工会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项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还对城乡低保工作、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向靠谱的滚球app下载:提出了工作建议,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推动了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做好促进维护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利益的工作。除继续加强地方立法外,要围绕工、青、妇、老、残、困等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力争每年开展一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或调研,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督促“一府两院”抓好整改落实,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给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创业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统筹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结合工作实际,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好监督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推动公安机关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完善公民信息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在社会疏导救助方面,着力推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让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社会治安管理方面,推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推动综治单位各项职责的落实,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综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方面,努力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自律、他律和互律,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一步推动村(居)委会组织法的贯彻落实,支持村委会、居委会发挥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创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式,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厂务公开、居务公开、村务公开,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中国特色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