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时评】人大干部要走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前列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08:51
2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一结束,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和秘书长就冒着纷飞的雨雪立即赶赴自己的联系点开展工作。每到一地一户,他们都仔细问、认真听、详细记,访民忧、察民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成了他们此行唯一的主题。“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沉下身子、深入村户,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寻找发展路子,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做一些好事,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他们最真诚的心声。
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动下,省人大各专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赶赴自己联系的村户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目前,努力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走在全省前列已成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上下一心的工作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对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是一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对全省各级人大机关的党员干部来说,也是一次磨练意志、净化品质、锤炼本领、提高能力的难得机会。
首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密切干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锻炼培养干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舞台。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我们的干部才能设身处地地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才能深刻地意识到思想保守、脱离实际、效率不高、作风飘浮等问题对人民利益的现实危害,才能进一步树立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和情怀,才能切实增强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形象。
其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创造了一次良好的契机。进村入户、访贫问苦、调查研究,能让我们了解到最真实的社情民意,而这恰恰是能否较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各项职权的关键和前提。只有经常性地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我们所立之法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权益,才能成为真正的良法;我们的监督才能做到主动出击、有的放矢,才能抓住抓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督促“一府两院”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我们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时,才能充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体现群众性原则,保证决议决定的质量和水平,使之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全省各级人大机关的党员干部都要十分珍惜这次行动带来的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把行动同“创先争优”结合起来,同人大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怀着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厚感情,抱定“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决心,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推进贫困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