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滚球app下载_欧洲足球锦标赛-外围体育

图片
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重建甘肃文化新辉煌——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纪事(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26:32


9月11日至14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李牧,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仲伟率调研组来甘肃,就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人大代表《关于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建议》等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处理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调研和座谈。


调研期间,来自7省的11位全国人大代表及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知识产权局、旅游局、证监会、文物局、中央编办等主办和会办人大代表建议部门的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就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说明和交流,听取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并赴天水进行实地调研。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甘肃建设成为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为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甘肃省委讨论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省委、靠谱的滚球app下载: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并于2011年底,提出把甘肃打造成“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完整设想,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提出了整体工作方案。


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甘肃将立足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采取强力举措,倾力打造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


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我们提出要全力打造“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内涵融入其中,把华夏文明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展示、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与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相融合,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融合。这对于弘扬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领衔、16位全国人大代表附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建议》。


这件代表建议,被4月6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议确定为2012年重点处理建议。交由文化部主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督办。


4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甘肃省汇报会上,听取省委宣传部关于建立“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情况的报告后指出,这是甘肃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甘肃实际,着眼于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所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具有创新示范意义,对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来说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战略意义。


5月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北京向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就欧洲足球锦标赛:“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专题汇报并座谈。


7月3日至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调研组来欧洲足球锦标赛:,先后深入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地,实地察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并座谈听取省、市有关情况汇报,就示范区建设进行交流。


省委、靠谱的滚球app下载:和人大代表对“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决策与建议,凸显着甘肃各界对甘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考,也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立足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行动。   


建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起点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甘肃文化资源的定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并明确提出要把甘肃建设成为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这为甘肃文化改革发展明确了奋斗目标。建设文化大省成为甘肃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为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甘肃省委讨论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甘肃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2011年12月29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三运提出了把甘肃打造成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设想。王三运在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欧洲足球锦标赛: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尽早把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力争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欧洲足球锦标赛: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抓紧研究制订具有甘肃独特优势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综合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各种资源要素整合。


省委、靠谱的滚球app下载: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并于2011年底,提出把甘肃打造成“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完整设想,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提出了整体工作方案。


方案认为,在甘肃建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保障国家经济文化和国防安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转型崛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2年1月5日至2月14日,王三运先后赴欧洲足球锦标赛:10个市州进行了调研。根据实地调研,省委、省人大常委会、靠谱的滚球app下载:主要领导多次碰头讨论全省重要事项,形成一致意向,要充分利用全国“两会”的机会和平台,反映推动甘肃跨越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有关部门随即为即将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准备了相关材料。   


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做好充分准备


在有关部门准备全国人大代表重点建议素材的同时,2月29日至3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就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进行了充分准备,增加了感性认知。


全国人大代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实地视察了西北书城、读者出版集团和甘肃省广电总台,听取了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局、省广电总台、读者出版集团关于欧洲足球锦标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就一些关注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咨询,详细了解了甘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全省文化系统机构总数为1982个,有文化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2个,文化单位管理的艺术表演场所27个。初步形成了设施健全、内容丰富、协调有力、服务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有关方面向人大代表介绍,目前,欧洲足球锦标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健全,全省有文化馆101个、公共图书馆92个,86个县市区中84个县市区均有文化馆、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县县拥有“两馆”的建设目标。博物馆73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7家,县级65家。1227个乡镇都有乡镇综合文化站。


2011年,全省101个文化馆、96个公共图书馆和12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实行免费开放,零门槛进入,全方位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体现了党的文化惠民政策。


“十一五”期间,欧洲足球锦标赛:采用直播卫星覆盖方式,完成了41122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使全省110万户农牧民群众收听收看上了4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是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建成CMMB大中功率发射站点63个,CMMB信号覆盖全省14个市州、甘肃矿区和56个县(市、区)的主城区,覆盖人口达11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


视察期间,有关方面向人大代表介绍,2007年至201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逐步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36.13、40.56、45.51、52.08亿元,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


目前,文化部在欧洲足球锦标赛:先后命名了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了1家国家级动漫企业。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在全省命名了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园区(基地)涉及国有、民营企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期刊图书、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


在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进程中,欧洲足球锦标赛:梳理和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伏羲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优秀剧目《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莫高印象”、“东方微笑”、“三十三观音”系列艺术品雕塑作品、庆阳香包刺绣、甘南唐卡、藏香等,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文化品牌无不折射出甘肃历史文化的悠久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辐射和带动了欧洲足球锦标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甘肃的文化名片。


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向人大代表介绍,2011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实现产值54.74亿元,比2010年的45.6亿元净增长9.14亿元,圆满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增长20%的发展目标。


全省现有9家图书出版社,3家音像出版单位,图书和音像出版业年产值约4.5亿元;现有报纸68种,年总发行量大约3亿份,经营收入约3亿元;现有各类期刊129种,年总发行量达1.23亿册,经营收入约4亿元;现有印刷企业2681家,年产值大约9亿元。甘肃省新华书店集团现有总部直属和各市(州)、县新华书店97家,总资产7亿元,年销售收入16.6亿元。全省现有民营书店1500家,年销售收入3亿元。


创刊于1981年《读者》杂志,目前月发行量平均750余万册,发行量居文化综合类期刊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截至2011年10月,总印数已经接近15亿册。自2004年至2011年,《读者》连续8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11年位于“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总排行榜第175位,品牌价值达到76.45亿元。


目前,读者出版集团正积极推进上市进程。“《读者》是近10多年来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品牌期刊。”视察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说,文化大发展应有一个突破口,要集中资源,借助品牌优势,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读者》等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表示,将根据这次视察及平时了解的实际情况,在出席会议期间,运用各种法定履职途径,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意见建议,更好地反应甘肃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甘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视察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在兰州集中时,省人大常委会将建议素材印送给了在甘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基等人大代表表示,将向会议提出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建设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建议被列为重点处理建议


2012年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审议时,刘基作了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专题发言。


刘基在发言现场说,今天,我和马少敏代表一起向总理汇报一个重要建议,就是恳请国家批准设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请总理给予考虑。


刘基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提出了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任务,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文化产业“三园一带”(即: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在甘肃建设“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可以加快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步伐,推动甘肃文化跨越发展。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构国家西部东西方文明交流对话平台,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西北转型崛起、长治久安;对于进一步加强西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抵制“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的渗透破坏,加大甘、青、宁、新、藏、内蒙古省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力度,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刘基回顾了当时的发言,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是传说中三皇之首伏羲、五帝之首黄帝轩辕氏的生长地,故有“羲轩桑梓”之称。距今约八千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出现了原始社会大型宫殿建筑,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发现于临洮的马家窑文化将中国远古文明推向了最为辉煌的时期。马家窑文化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甘肃在全国率先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周王朝肇始于庆阳,秦帝国兴于礼县,周秦王朝都是在甘肃奏响了进军中原、统一九州的序曲。汉代以来,尤其是张骞凿空西域以后,甘肃更是中外文化、贸易往来的基本通道,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汉武帝至昭帝间陆续设武威、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诸郡。隋唐时期,甘肃成为我国联系西域各国和西亚、南亚、北非、欧洲的重要通道,武威、张掖、敦煌成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国际性城市,河西地区成为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交汇融合地,尤其是敦煌被称为世界中古时期文明的象征。至元代,全国创设省制,甘肃正式设省。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个时代文物古迹近17000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5处。全省已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27000余条,其中,“花儿”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1项,省级名录项目270项。有26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人文始祖”的羲皇故里——天水伏羲庙;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有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有中国彩陶之乡之称的临夏;有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张掖大佛寺、泾川西王母宫、永靖炳灵寺石窟、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等构成了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的旅游标志。近年发现的永靖恐龙足迹、和政古生物化石,是中生代白垩纪的遗迹。甘肃创排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享誉全球,《读者》杂志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刘基表达了请求和建议,请国家批准同意甘肃建设“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请国家投资在甘肃建设体现华夏文明的标志性、综合性展馆;请国家对“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如嘉峪关保护修复、市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花儿”生态保护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恢复性建设等重大项目,在项目立项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当时,刘基还请国家财政对甘肃文化产业“三园一带”建设从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每年投入3亿元规模资金,连续投入十年,并积极协调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甘肃,帮助甘肃解决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引领和推动甘肃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这个专题发言,得到了温家宝的肯定。他说:“甘肃虽然是一个贫困地区,但确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敦煌莫高窟应该说是全国的文化宝藏。不只是敦煌,包括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古长城遗址嘉峪关等,对大量的文化进行培育发掘发展我觉得在甘肃很有潜力。关于甘肃文化发展方面,如要建立甘肃‘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可以以省里的名义打一个报告,给中央或文化部,请他们研究一下。文化对人民素质的培养很重要,对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带动旅游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像对敦煌这样屈指可数的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到了国家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3月12日,刘基代表领衔,16位代表附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建议》。3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带领有关人员,专程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


4月6日,全国人大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议,确定将甘肃建设成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建议列为2012年重点处理的建议,交由文化部主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