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河:举全县之力办理代表建议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37:31
以人为本解民忧 汩汩清流润民心
“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成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广大群众非常满意。”这是8月15日,甘肃省广河县邀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州县人大代表、宗教界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对该县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现场视察时,人大代表、三甲集镇党委书记马志勇发出的感慨。这项工程的启动建设,是该县全力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真实缩影。
饮水环境不断恶化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年降雨量481毫米,属半干旱气候。纵贯全境的广通河一直是该县的“母亲河”,是该县主要的饮水源,养育了20万勤劳朴实的广河人民。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逐年减少和广通河上游用水量的逐年增加,流经该县的水流量明显减少。加之近年来河沿岸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致使广通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广大群众饮水环境不断恶化。为此,彻底解决全县饮水安全问题,成为了代表和群众的心头事儿。
今年1月2日,广河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如期召开。会议期间,建设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群众饮水安全的话题,成了各代表团讨论的焦点。代表们畅所欲言,共提出涉及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各类意见建议30多条,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以各代表团联名方式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建设广河县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议”,并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列为了水利类第1号建议。
1月14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将包括建设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在内的98件意见建议向县政府进行了交办。广河县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全面进入办理程序。
项目全面启动 建议办理进入快车道
“安全饮水涉及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因此,在代表提出建议之前,县政府就已经把建设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纳入了议事日程。”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韩玉林说。
由于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全县8乡镇、17万人,用水量相当大,而广河县又没有稳定的水源,选择水源地成为了工程启动建设的首要任务。韩玉林说,为了选择好供水量稳定的水源地,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水电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先后10多次深入和政县境内寻找水源,在多次协商后达成一致,决定从和政县大峡河小牛圈沟内引水,现在广河县已经与和政县签订了供水引水协议。
在寻找水源、签订协议的同时,广河县政府还积极上报项目,争取资金。经多方努力,今年7月,省水利厅以甘水利发(2009)445号文件批复了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水工程项目,下达资金35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建设。
8月初,备受全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中南部人饮工程正式动工建设,今年将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工程,主要建设取水口、输水管及净水厂。
举全县之力 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中南部人饮工程估算总投资达1.084亿元,除去省上解决的3500多万元,资金缺口仍达7500多万元。”广河在组织代表对该工程进行视察时,该县县长马宗明表示:“虽然建设资金缺口很大,但县委、县政府会想方设法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捐助、社会捐资、群众投劳等多种途径,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举全县之力,把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参与视察的代表们纷纷表示,县政府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如此重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启动建设投资达一亿多元的工程,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对人大代表和建议办理工作的重视。
据介绍,该工程是近年来广河县实施的投资规模最大、涉及群众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居、通达、清源、市场”四大民生工程的一项重点内容。工程主要建设引水枢纽、净水厂各1座,管理分站5座,配水管网总长1490公里,蓄水池25座,各类阀门井1477座。工程水源地位于和政县大峡河小牛圈沟内1.7公里处,采取截引自压措施,埋设输水管13.9公里,引水至广河县庄禾集镇马浪村高塄堡净水厂,沿南岭山梁和广通河河谷分别向南部山区及川塬区供水。工程将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对取水口、净水厂、配水管网进行自动化监控,计划分3年逐步建设,2011年将全面实现入户通水。工程建成后,可彻底解决该县庄禾集、官坊、水泉、买家巷、城关、祁家集、三甲集、齐家等8个乡镇,72个行政村,17.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