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滚球app下载_欧洲足球锦标赛-外围体育

图片

瓜州县人大常委会为移民脱贫把脉助力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38:34

近日,甘肃省瓜州县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新建移民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情况汇报,并就如何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审议意见。
  截至目前,瓜州县共接收省内外移民1.8131万户、8.2万人,移民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7.5%,已成立整建制移民乡6个。面对逐年增多的移民群众,如何让移民乡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改善,成了瓜州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的问题。
  今年8月,瓜州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各自包抓帮扶的移民村,就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土地改良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了解到,目前,部分移民乡还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耕地盐碱化和板结程度高,渠系不配套,道路通行条件差,住房简陋,群众生活贫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瓜州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听取县政府关于新建移民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情况汇报。
  9月,瓜州县召开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县长助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高建平《关于新建移民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情况汇报》。汇报称:“目前,6个移民乡实际开垦耕地19.39万亩,人均耕地3.5亩,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到14.5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其中,盐碱地10.47万亩,板结地4.07万亩;乡村道路条件较差,有534公里道路为简易道路,占移民乡村道路总里程的84%;2008年移民人均纯收入为895元,远低于绝对贫困线;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会议根据实地调研和县政府汇报的情况提出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酒泉市委“两抓整推”的工作方针和县委《关于加快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改善移民乡基础设施条件;结合移民乡土壤实际,抓好产业培育工作,积极发展适宜作物种植和设施养殖;动员和引导移民群众采取多种措施改良盐碱地、板结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强化培训教育,着力提升移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身发展的信心;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规范运行、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落实好帮扶职责,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帮扶合力,促进移民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使移民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下发后,瓜州县政府在坚持落实“四包增收责任制”(县级领导包抓乡镇、部门和单位包村、科级干部包村民小组、机关干部包重点农户)的基础上,又安排县级领导每人重点包抓帮扶一个移民村,并明确责任,要求其定期统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促使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广至藏族乡是因九甸峡库区移民项目的实施而新建的一个移民乡。该乡土地板结严重,存在的问题较多,严重制约着移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县政府决定,下半年安排一名副县长协助县长全面负责广至藏族乡包抓帮扶工作,加强帮扶力量,让广至藏族乡与邻近的乡镇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村与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同时,各包抓帮扶县级领导、部门乡镇、结对帮扶村必须严格按照“逐村、逐组、逐户、逐地块”的要求,尽快熟悉掌握各自包抓帮扶村组的人员组成、生产生活、存在困难等方面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心中有数。严格按照“人均至少改良成功一亩基本农田;每个包抓领导必须落实一个土地改良点、一个设施种植点、一个设施养殖点;每个包抓部门必须落实一个组,包抓3-5户农户的土地改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每个乡村组干部包抓一个组,包抓12户农户的土地改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每个村组干部、党员必须是本村组土地改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的示范户;每个农村党员必须带动1-2户农户进行土地改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的总体要求和“包种植、包养殖、包稳定、包矛盾纠纷”的包抓责任,强化包抓措施,落实包抓任务,确保包抓工作取得实效。
  在各项措施逐一落实下,目前,瓜州县移民乡每户群众的耕地状况已经调查完毕,明年农业生产计划制订、土地改良、圈舍修建、设施养殖、移民培训、劳务输转等各项工作的前期安排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移民乡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正在省市县各级组织的关心下悄然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