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滚球app下载_欧洲足球锦标赛-外围体育

图片

代表工作活力涌动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38:59

秦州区人大常委会


2007年换届以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常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服务代表履职方面重创新、倾心力、出实招,通过及时开展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抓制度建设激发代表小组工作“潜力”,督办好代表意见建议增强代表履职“动力”,开展表彰交流活动增强代表工作“吸引力”,推荐优秀人大工作者提拔交流到党政部门任职,增强人大工作者奋发有为的“创造力”……正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使秦州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焕发出无限活力。


  社情民意站——
  有事找代表


     20078月,秦州区七里墩街道代表小组创建开通“社情民意站”,首次在社区公示牌上公开辖区内9名市人大代表、14名区人大代表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专业特长和联系电话,并设置意见建议箱,广泛收集群众对代表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他们“有事找代表”提供便利。
  此后,“社情民意站”针对当前人大代表构成的特点,建立起“小组活动时对缺勤代表要访,代表生病住院要访,代表履职遇到困难要访,代表有意见要访,代表取得成绩要访,代表调离本辖区要访,代表家中有重大事情要访,代表单位遇到困难要访”的“八要访”制度。在加强与代表联系中,反映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在有困难的居民群众和有解决困难便利条件的人大代表之间“牵线搭桥”。该制度的建立,为辖区内下岗多年、生活困难的熊玉堂找到了一份银通汽贸公司门卫的工作;为无处居住的董利民提供了临时住房。
  200893,秦州区教科文卫代表小组组织市区人大代表一行28人,先后到该区皂郊镇、秦岭乡、杨家寺乡察看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当得知该区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后,天水市五届人大代表、天师附小校长王增梅当即表示,将学校换下来的100余套桌椅无偿支援农家书屋。
  对此,秦州区人大常委会分管联系教科文卫工作的副主任裴浩仁认为,教科文卫代表小组凭借代表人数多、专业优势强的特点,既联络了市区人大代表的感情,也为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履职提供了“用武之地”。
     2007年秦州区人大常委会换届以来,秦州区7个街道代表小组,党政群、教科文卫、农林城建等6个城区代表小组工作创新不断,代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紧扣城市低保、南北两山绿化、网吧经营管理、择校费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吸纳民意和服务代表履职的良性互动机制,凸显出了代表履职的实际效果,促进了代表小组工作。


  乡镇人大主席年轻化——
  干部力挑重担的重要岗位


  20092月,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常委会议、区委全委会议研究决定,提拔安保嘉、班来存等3名阅历丰富、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人大主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调任李亚洲、张兴武等5名年富力强的乡镇人大主席担任镇长、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职务;提拔裴睿、石成玉、邵小强、赵军阳等1030岁左右,在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岗位上成绩显著的年轻干部,拟任该区杨家寺、秦岭、藉口等乡镇的人大主席候选人。
  20093月,各相关乡镇按法律规定召开人代会,选举提拔使用的10名拟任乡镇人大主席候选人……
  此次提拔交流后,该区16个乡镇人大主席平均年龄达到37岁,比2007年县乡同步换届时的平均年龄由41岁下降了5岁,担任乡镇人大主席职务的妇女干部增加到2名,占乡镇人大主席总数的11.11%
  换届以来,秦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人大工作,在乡镇人大主席拟任人选的考察方面明确年轻化要求,在乡镇班子搭配方面突出乡镇人大主席职能作用,为2003年“撤乡并镇”后推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的12个乡镇配强乡镇人大主席人选,要求他们在依法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前提下,事前介入为乡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事中监督为乡镇工作有序推进凝聚力量、提好建议,事后广泛听取群众和代表意见,保障乡镇党委政府把实事办好。
  近3年来,该区16个乡镇人大“寓支持于监督”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先后有13名乡镇人大主席被提拔任职,提拔11名年轻干部担任乡镇人大主席职务。乡镇人大主席这一曾经不太“起眼”的工作岗位,正逐渐成为乡镇年轻干部力挑重担的重要“通道”。
  郭湘,2007年县乡同步换届时,当选为秦州区中梁乡人大主席,时年35岁的她,是该区16个乡镇中唯一的女性人大主席。
  任职3年来,郭湘按照该区对乡镇人大提出的“有代表活动室、有牌子、有代表工作制度、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有代表活动掠影(专栏)、有机构网络图、有各种资料档案”的“八有”目标,以筹建“代表之家”为载体,相继规范了该乡人大工作队伍、阵地、制度、档案四项建设,并在原有1名人大专干的基础上,抽调2名新分配的大学生兼职协助乡人大工作,在6个大的行政村聘请9位义务监督员和5名信息员,改选出了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热心代表工作的4个代表小组组长,加强了人大队伍力量。在郭湘的努力下,中梁乡的人大工作充满活力。


  代表培训——
  形式灵活
  内容务实


  2007428日,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秦州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一开始,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一兵就开宗明义:“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工作方面准备推出两项改革,今天我们来的目的,就是和县区人大常委会及部分人大代表商讨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之后,参与座谈会的16名市、区人大代表就“市直部门任职的市人大代表不再单独编组,按工作职能、专业类别混合编入县区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和新当选的天水市五届人大代表培训工作在所在县区进行”两项措施进行了交流发言。代表们普遍认为,改革以来的代表编组和培训方式,有利于加强“官员”代表和其他代表之间的互动,缩小规模培训便于组织参观视察活动,理论实践结合提高代表培训质量。
  天水市五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两个月后推出的这两项改革措施,从起点高扬“创新”主旋律。受此影响和鼓舞,秦州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培训方面也打出了一套“连环组合拳”。
  20074月,《监督法》实施3个月后,秦州区人大常委会专门举办一期法制讲座,部分区人大代表、16个乡镇人大主席、城区9个代表小组组长等,共计160余人参加专题辅导培训,为宣传贯彻落实《监督法》营造了良好氛围,夯实了工作基础。
  200774日至5日,秦州区人大常委会配合天水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举办了市、区两级人大换届以来的首次代表集中培训。培训一改以往单一的组织方式,通过辅导报告、业务培训、交流经验、实地视察等,为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及部分区人大代表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培训。
  200779日,秦州区基层人大工作培训班在区委党校开班。全区16个乡镇人大主席、城区9个代表小组组长等,共计67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会。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对《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重要的法律进行了讲解,还就如何搞好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作了专题辅导。
  2008年,该区代表培训工作在基层“持续升温”,16个乡镇人大、9个城区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与代表联系紧密、便于组织、方便灵活的优势,采取专题讲座、以会代训、交流经验、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在代表小组活动中加强对市、区人大代表的经常性学习培训工作。据统计,全区84个代表小组共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276次。
  今年2月,秦州区对16个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针对新当选的乡镇人大主席多半是新人的实际,区人大常委会于410日召开全区乡镇人大工作培训会,围绕《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就乡镇人大的性质、职责、任务以及代表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华岐乡人大主席裴睿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这些刚刚挑起乡镇人大主席担子的年轻人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有的放矢,提供了最大帮助和支持。”


  创新制度建设——
  上下紧密联动
  代表工作良性循环


  “一表三卡四项制度”,是秦州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在指导和加强基层代表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一表”即乡镇人大工作计划安排和总结报告统计表;“三卡”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登记卡、代表联系选民登记卡、代表小组活动情况登记卡;“四项制度”即《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
  这些制度、卡、表,以其简洁明了的形式,对代表小组活动的计划安排、主要内容、方式方法、代表联系选民、代表述职等作了明确规定,涵盖了闭会期间代表工作的许多方面,不仅减少了总结汇报的数量和篇幅,还达到了快速传递工作信息、方便沟通交流的良好效果,其成功经验和做法曾在全省代表工作会议上得到一致肯定。
  秦州区六届人大常委会产生后,在坚持完善“一表三卡四项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修订创新已有代表工作制度,及时把代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升级”成制度性规定,指导规范全区84个代表小组开展工作。
  2007年,该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区六届人大代表工作的试行意见》,对本届任期内的代表工作及代表小组活动作了宏观部署和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各代表小组每年应安排部分区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进行述职,主动接受选民的监督。截至目前,全区239名区六届人大代表中,共有127名代表先后向选民进行了述职。
  《意见》要求,各代表小组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小组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实践中,部分乡镇人大、代表小组结合实际,依据“一表三卡四项制度”,制定了《代表小组学习制度》、《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视察评议制度》、《人大代表评议村组干部办法》、《代表年度履职交流汇报制度》等,有效地促进了代表小组工作的开展。
  为了加强对各乡镇人大、城区代表小组工作的联系和指导,秦州区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10月为基层人大工作“指导交流月”。200710月底,该区人大常委会分两个调研组对基层人大工作状况进行调查,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搞好闭会期间代表工作的试行意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和城区代表小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报了基层人大工作取得的成绩,为引导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创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9年初,为了有效指导各乡镇人大及城区各代表小组更好地开展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做好城区人大代表小组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代表小组提前选题,科学制定小组全年的代表培训、代表联系选民、代表视察、代表小组活动计划。为防止代表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指导意见》特别规定:代表小组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全年不得少于4次,每次活动结束后,小组组长要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卡》,并将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在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有效指导的同时,该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督办代表意见建议的有效方式方法,把每年8月定为“代表意见建议集中督办月”,采取分组督办、代表参与、“上门询问”、现场查验、当面征求代表满意程度、《主任会议纪要》通报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状况等一系列“动作”,在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年初交办会”和“年末汇报会”中间奏响了督办“音符”,逐渐形成了督办代表意见建议的“硬性约束”,保障了督办工作向纵深推进。
  谈到近年来基层人大工作的新变化,秦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虎林不无自豪地说:“近3年来,代表工作凸显亮点,基层人大工作呈现活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持了上下紧密联动,区人大常委会创设多个平台,加强与基层的信息互动交流,促进了全区代表工作的良性循环,激发出了代表履职为民的工作热情。”


  代表直通车——
  反映群众意愿
  解决难点问题


  2007718日,秦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虎林接到一封特殊来信。信封左下角“天水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专用”绿色图标异常醒目。
  同为天水市五届人大代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杨虎林立即意识到,这是天水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以“代表直通车”形式反映群众呼声意愿的专用信件。
  “代表直通车”是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方便收集转办代表闭会期间意见建议而特制的信封和信笺的形象称呼。《天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代表工作的暂行办法》规定:代表可以对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见、建议,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需要及时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用信封直接向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人员及其部门反映。
  原天水市五届人大代表、秦州区医院院长马鸿远在“关于秦州区水利局所辖玉泉镇姚庄三级泵站泵房年久失修漏雨及拖欠看护泵房农民夏葡萄工资的情况反映”中,陈述了20075月给当地农民夏葡萄诊治病情过程中了解并核实的相关情况后,提出了“给夏葡萄补发自2006年下半年至20075月一年工资”;“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给其适当增加工资”;“尽快维修泵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建议将夏葡萄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四条建议。
  此后,该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委联系督促该区水利局、玉泉镇核实情况,协调解决了农民夏葡萄的相关问题。
  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也是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以“独特”的方式,为社区阵地建设献策出力。
  秦州区七里墩街道共有9个社区,多年来,社区阵地建设滞后,办公条件简陋,严重影响制约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该区人大代表王惠玲发起了“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建设海林社区我光荣”的倡议。倡议发出后,得到了海林厂和海林5000余职工家属的积极支持,海林厂无偿提供了200m2的建设用地,并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予以支持,鼎力相助,海林社区建造了一幢二层400m2的办公楼。
  “三城联创”是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头戏”,旨在提升城市品位,为天宝高速公路打通后“助推”天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夯实基础。该区人大代表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围绕这一目标履职,提前展开了“公益”行动。
  20088月,秦州区六届人大代表、天水日报社张荣忍对该区罗峪沟至赵家嘴道路通行情况进行视察后,在大城街道代表小组活动中,就“道路坑洼不平,群众行路难、影响城郊经济发展”等情况,提出了五条建议。代表小组将建议进行整理后,反映给区政府,引起了该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及时将此段道路列入硬化范围。
  看着代表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落实,秦州区人大代表普遍感到,基层代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空间拓展了,对自身履职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