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肃州:代表建议更加关注民生
稿件来源:省人大常委会机关 发布时间:2015-01-22 12:40:28
人代会前区人大常委会就人大代表提出民生建议发出号召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更要时时刻刻关注民生,努力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向人代会提出意见建议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之一,希望广大代表抓住这个机会,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忧,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向大会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在本次人代会召开前的最后一次常委会会议上,肃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柱邦就向与会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以及人大代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为本次人代会民生建议的增多定了基调。
本届人大连续四次人代会“一号建议”都是民生建议,民生建议比例逐次提高
回顾肃州区十六届人大连续四次人代会,代表建议总量有增有减,但一个清晰的脉络贯穿其中:民生建议比例逐次提高。该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79条代表建议中民生建议48条,占总数的60%;二次会议上,代表共提出建议69条,其中民生建议45条,占总数的65%;三次会议上70条代表建议,民生建议达到了52条,占总数的74%;本次人代会上这一比例再次提高,相比一次会议,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与之相应的,连续四次人代会的“一号建议”全部与民生相关。2006年12月,张齐昌、杨万明、张文有等代表提出的《关于2007年全面实施丰乐河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议》,代表了沿山乡镇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条件的共同愿望。2007年底,王方成、刘爱红代表提出的《关于家用水表进行分户管理的建议》涉及广大城市居民的切实利益。2008年12月,丁建新、杜金玲、宋成刚等代表提出的《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反映了肃州区农村医疗卫生的实际状况。本次人代会确定的“1号建议”:由王菊花、王建平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的建议》,同样是一条事关全区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建议。
连续3年民生建议办理效果好,群众满意率高
关注民生问题,一直是肃州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采取集中交办、领导包抓、重点督办、现场办理、电话催办、面商办理等措施,不断加大代表建议办理力度。特别是对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建议,更是紧抓不放,力促解决。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马泉礼说:“从近年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看,民生建议的办理成效最为突出,代表和群众的满意度最好。”统计数字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79条代表建议,最终办结56件,其中民生建议办结42件;二次会议上提交69条代表建议,最终办结52件,其中民生建议办结42件;三次会议上提交70条代表建议,最终办结59件,其中民生建议办结52件。
通过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一些群众期盼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直接推动了全区农村人饮工程、农村中心敬老院“幸福”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落实失地农民生活补贴、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和实现村干部养老保险全覆盖等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的启动和顺利开展。特别是2009年,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交的52件民生建议悉数办复:通过认真督办“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区政府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投资202万元完成了金佛寺镇、总寨镇2个中心卫生院基建项目;新建、改建银达、总寨等6个乡镇的标准化村卫生室15所;补助乡镇卫生院经费44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医务保障服务水平。针对一些农村代表提出的“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区政府在不断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的基础上,投资2895万元,全面完成了洪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对部分乡镇的斗农渠改造给予了资金补助,协助部分乡镇用水协会解决了一些地段斗农渠老化、破损严重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民生建议的有效办理,进一步激发了代表提出建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建议的增多,是代表和群众对人大积极办理民生建议的认可和褒奖。
“更加关注民生”被列入新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思路
“民生之重,重于泰山。”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酒泉市肃州区委也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近期召开的区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同样把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度列入了2010年的工作重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将新一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思路凝练成“更加注重发展,更加关注民生,更加重视法律实施”,写入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肃州区人大代表建议将更加关注民生,人大代表“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谋民利”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