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皋兰:积极探寻乡镇人大的作为之路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2 12:41:36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为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自2007年以来,甘肃省皋兰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乡镇人大工作,连续四年不间断地采取专题培训、定期走访、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交流会等方式,加大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力度,在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乡镇人大工作,为皋兰县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好了,乡镇人大得到了党委的重视,政府的支持,构建了‘爱民促发展’的连心桥,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这是县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积极帮助的结果。”甘肃省皋兰县一位乡镇人大主席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皋兰县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乡镇人大工作,在乡镇人大换届期间,积极向县委请示汇报,首次把乡镇人大主席纳入党委序列,成为各乡镇党委委员,并在7乡镇设立专职乡镇人大主席,不再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乡镇人大主席的政治地位,也为乡镇人大主席日后主持和处理乡镇人大日常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诊把脉:乡镇人大主席不再唱“独角戏”
2007年元旦过后上班的第一天,皋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恩玉主持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成立乡镇人大工作调研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兴勤负责带队,人大办公室和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参加,利用一周时间,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乡镇人大的工作现状。
2007年1月5日至10日期间,调研组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石洞、西岔、黑石、水阜、中心、忠和、什川等7乡镇,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7乡镇人大除了召开一年一度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外,闭会期间乡镇人大工作基本没有正常开展,乡镇人大主席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有专职人大工作人员,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最重要的是乡镇人大主席都是新手,没有从事人大工作的经验。
根据这一现状,皋兰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安排部署,专门安排一名从事人大工作时间长、业务精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省市人大常委会搜集资料,学习经验,撰写了一篇2万多字的培训资料,并对这一培训资料进行反复修改、审定后打印成册,分发下去。同时,专门从外地邮购赠发了《乡镇人大工作手册》、《地方组织法释义与问题解答》、《代表法释义与问题解答》、《选举法释义与问题解答》、《监督法释义与问题解答》5本书,为乡镇人大主席更好地学习、履行职责提供了理论保障。
2007年1月13日,皋兰县人大常委会如期组织召开了全县乡镇人大主席专题培训会。在辅导讲解了《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就乡镇人大主席如何履行职权做好乡镇人大工作、乡镇人大的工作程序和业务知识等进行了重点培训。
据悉,在这次培训会上,乡镇人大主席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各工委办负责人积极互动,现场交流探讨,畅谈了认识和体会。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恩玉安排了四项工作:结合本乡镇实际,尽快制定全年乡镇人大工作安排;组织本乡镇各级人大代表分别在上半年、下半年集中开展两次集中调查视察活动;建立乡镇人大主席工作制度、开展代表活动工作制度、代表小组工作制度;组织代表宣传法律法规、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召开上半年政情通报会、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工作。
会后,各乡镇人大主席及时制定了本乡镇全年人大工作安排,集中对代表进行了培训,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举办这样的培训会太好了,让我受益匪浅。我有信心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位乡镇人大主席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皋兰县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培训乡镇人大主席是指导乡镇人大工作的第一步,今后他们还要继续加强,并且在方式方法上注重创新、注重实用。
针对各乡镇人大主席职责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这一问题,2008年1月18日,皋兰县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召开全县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交流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查找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这次座谈会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恩玉从正确认识三个关系(正确认识乡镇人大主席与主席团的关系、正确认识乡镇人大代表与乡镇人代会的关系、正确认识乡镇人大与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关系)、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正确处理好乡镇人大与乡镇党委、乡政府、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强化三个工作意识(强化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大局意识行使好人大职权、强化法律意识推进民主进程)、抓好三个工作重点(抓基础夯实工作、抓制度规范工作、抓调研推进工作)四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辅导。通过培训,各乡镇人大主席明确了认识,摆正了位置、转换了角色、准确定了位,树立了“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推进了乡镇人大工作向前发展。
结合该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际,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提出的“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人大和‘一府两院’关系与西方国家机关间关系、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三个本质区别”的最新人大工作理论,2009年3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召开乡镇人大交流座谈会,集中学习了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学习体会和认识。座谈会上,张恩玉深刻阐述分析了吴邦国委员长的讲话精神实质和内涵,提出了“思想认识要到位、安排部署要到位、调查研究要到位、服务保障要到位、处理关系要到位”的工作思路,督促乡镇人大主席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依法搞好乡镇人大工作。通过学习交流,乡镇人大主席进一步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了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定新和自觉性,更加坚定了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在此基础上,该县进一步加强与乡镇人大的密切联系,及时成立了以乡镇人大主席为组长的县人大代表联络组,帮助乡镇人大主席组建了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的74个由省市县乡四级代表组成的乡镇代表活动小组和代表活动室,实现了代表分散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过渡。同时,积极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联系沟通,督促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为乡镇人大主席配备了一名兼职人大秘书,落实了代表活动经费。
据了解,该县在积极探索创新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全县乡镇人大主席学习培训机制,并把这项制度固定了下来,作为指导乡镇人大工作、提升人大主席履职能力的主要抓手,年年举办、年年总结、年年推进,成效尤为显著。
搭建平台:乡镇人大工作路径更通畅了
指导乡镇人大开展好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是该县人大常委会的主要工作。自2007年以来,皋兰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为乡镇人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出谋划策,搭建推进工作的各种平台,有效激活了乡镇人大工作,为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使乡镇人大更好地发挥作用,皋兰县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乡镇人大主席的意见,建立健全了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联系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制度要求主任全盘联系指导,4位副主任分别联系两个乡镇人大工作,要求每月调研一次,指导代表小组开展一次活动,每季度解决一个出现的新问题,半年总结一次经验。据了解,开展此项工作以来,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深入乡镇一线调研180多次,指导各乡镇代表小组开展“学理论比能力”、“重法律抓宣传”、“进农户听民生”等实践活动100多次,有效调动了代表的履职热情,为乡镇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根据各乡镇人大代表活动单一的实际,县人大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了“五个一”(推广一门科学技术、联系引进一个小项目、帮扶一户特困户、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为乡村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五带头”(带头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公民义务、带头做好人好事、带头勤劳致富)、“人大代表进社区开展选民接待日”、“百名代表进千家”等活动,使乡镇人大与代表的联系更加密切,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
根据乡镇人大主席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与乡镇人大的联系指导力度”的建议,该县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联系新载体,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了县人大常委会与乡镇人大“三联系”活动(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联络组组长、县人大代表联络组组长联系乡镇人大代表小组组长、乡镇人大代表小组组长联系本选区代表和选民)和“人大代表互联活动”(县级领导中的人大代表同基层人大代表互联、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同基层人大代表互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同不驻会委员互联)。通过联系,畅通了信息渠道,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定期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传递人大和“一府两院”最新工作动态,了解基层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达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督促解决问题的目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皋兰县人大常委会更加重视乡镇人大制度建设,除修订完善原有制度外,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安排专人,帮助乡镇人大建立健全了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参加集中调研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学习培训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履职守则、代表学习工作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履职信息公示制度、代表评议“一府两院”或乡镇“七站八所”工作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等10多项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代表小组“四簿一册”(代表学习记录簿、代表活动记录簿、代表建议意见登记簿、代表典型事迹登记簿、代表考勤册),有效规范了代表行为,杜绝了代表“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根据乡镇人大主席反映“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质量不高、代表和群众意见大”的实际问题,该县人大常委会把每年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与乡镇人大督办的代表建议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和领衔代表采取深入承办单位听汇报、约见承办单位负责人询问、现场调研等方式,对涉及农村道路建设、教育文化、网吧治理、水利基础设施改造、“三农”问题等60多条代表比较关心的意见建议进行重点督办,促使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了落实。
据了解,近年来,凡是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调查视察、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都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和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其中,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采纳涉及乡镇村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浇水难、吃水难、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等60多条意见建议,转交“一府两院”办理后,均得到高度重视,件件得到落实。同时,在开展对县农牧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的工作评议中,每次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和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听取意见,督促落实,使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乡镇人大工作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工作有方向了,制度不断健全,代表活动载体得以丰富,我们的干劲也足了。”该县水阜乡人大主席魏德恒说。“2008年,水阜村代表小组多次反映水阜乡农村信用社因业务没有正常开展,村民储蓄、贷款存在诸多不便;营业室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十分不满。沙岗村代表小组反映,由于蒋家窑、徐家湾泵房变压器安装位置不当,常发生偷盗现象。农村信用社和农电所是县属部门,鉴于多方协调不理睬,我当即向县人大常委会咨询,他们建议启用询问和质询程序,督促整改。我们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质询内容,准备下发通知,约见两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询问。两单位负责人得知情况后,马上汇报,表示立即整改。事后,我们得知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都已落到实处。”魏德恒说。
“县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有力指导,为我们搭建了各种工作平台,使乡镇人大的作用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升,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这正是广大群众所期盼的。”一位乡镇人大秘书欣喜地说。
对接互动:乡镇人大更有作为了
让乡镇人大工作动起来、活起来是皋兰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的事。该县通过建立异地交流和兄弟县区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乡镇代表小组之间、代表小组与社区之间的对接交流长效机制,每年集中1—2次开展大型代表活动,互动学习,相互借鉴,总结经验,推广引用,乡镇人大工作呈现一派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8年8月,该县在筹备承办全国部分县(市区)第三十一次人大工作交流会时,主动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参与其中,安排布置任务,共同当好“东道主”,不仅使交流会的质量得以提升,还树立了皋兰人大工作者的对外形象。交流会期间,他们以负责全国11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沟通和协调服务等工作为契机,向同仁学习新的工作理念,预留联系方式和电子信息,经常联络感情,交流新的经济发展信息和人大工作经验,为本乡镇引进重大项目、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10月,首次由皋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富国带队,利用10天时间,组织乡镇人大主席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了先进乡镇人大工作经验和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乡镇人大主席普遍表示,通过这次异地“取经”,眼界开阔了,思路清晰了,见识增长了,干劲更足了。
2010年3月19日,皋兰县第四次召开全县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会上,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启祥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学习了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1月1日新颁布实施的《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对照原《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重点对新修订的《条例》条款进行了辅导和解读。各乡镇人大主席畅谈了学习《条例》的认识和体会,并按照《条例》规定,提出了“在各乡镇再设一名专职人大副主席、协调配备专职乡镇人大秘书、提高代表活动经费标准”三个问题。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恩玉就此事当场释义,拟定《关于贯彻执行〈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有关事宜的报告》,及时向县委请示汇报,争取尽早落实,并就代表活动经费标准从原来150元提高到450元征求了人大主席的意见。虽然暂时没有兑现,但人大主席脸上已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同时强调,按照《条例》规定,对人大主席闭会期间工作进行重新定位,重点抓好组织代表学习培训、定期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督促办理代表意见建议、积极协助政府推行工作、配合县人大常委会搞好调查视察、执法检查等五项工作。
在此基础上,各乡镇人大主席分别交流了三年来乡镇人大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认识和体会。西岔镇人大通过组织代表开展“五个一”等活动,深入15个行政村调研,多渠道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个,带领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基地1个,建成日光温室500多个,发展高架大棚1000多个,种植绿菜花、荷兰豆等露地特菜3000多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努力。
石洞镇人大通过积极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接待选民日”、“三心一送”等活动,广泛倾听群众呼声,连续三年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为群众新建了标准化蔬菜市场、硬化了村庄道路70多公里、维修渠道30多公里,解决了500多困难户的燃眉之急。
黑石川乡人大注重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把本乡镇的决策部署落实到群众中,带领群众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积极为政府发展洋芋基地、牛羊基地、玉米制种基地建言献策。
水阜乡人大连续三年组织100多名代表赴兰州市各县区、兄弟乡镇、四川成都、广东、珠海、深圳等地学习借鉴代表小组活动新模式,学习特菜种植技能,学习一边倒油桃种植技术,参观新农村建设,购买赠送《农业技术使用手册》及光盘,极大地丰富了代表的知识面,调动了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
忠和镇人大时刻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的问题,结合本镇毗邻兰州市区较近的实际,积极协调卫生部门,取消了转诊转院制度,实行就地报销制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中心乡人大密切关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问题,通过积极呼吁,解决了5个村7000多群众饮水难问题,建立了兰沟村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同时,利用各种方式每年组织开展“七站八所”工作评议和1—2名代表向本选区选民述职,以便征求意见,督促整改。
什川镇人大积极协助政府打造“黄河故里、生态古镇、梨韵水乡、绿色家园”精品什川旅游,组织代表每月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日”活动,美化什川,建设什川。积极引导代表发展“百里万亩绿色农业长廊”,建成皋兰标准化西甜瓜育苗基地,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据悉,近年来,皋兰县各乡镇人大在闭会期间,还组织代表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等100多项涉及民生问题的议题进行了调查视察,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200多条。对《农技推广法》、《种子法》、《水利法》、《教育法》、《环保法》等50多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政府执法部门纠正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督办代表建议意见80多件,促使件件落到实处,受到群众的青睐;组织100名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监督;举办各类代表学习培训班60多期,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组织代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300多次,代表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悉心指导,我们将继续传承好的做法,积极探索新的工作理念,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乡镇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石洞镇人大主席魏至才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