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职路上话创新——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纪实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12:07
胡凤玲 曹峰 张宏元 马瑛 尚星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把做好代表工作作为彰显人大常委会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紧跟形势,把握大局,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完善,搭建全新舞台,丰富有效载体,使代表工作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无限的活力。
代表培训“分灶吃饭”、“各补所需”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这个新代表知道该干啥。”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市二届人大代表培训班上,市人大代表孟玉霞谈了自己的深切体会。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作为提升代表工作水平的基础,在代表培训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2007年1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换届伊始,面对大多数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甚了解,对自己身份吃不准,对如何履行职责摸不着头脑的现状,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市328名市人大代表进行全面培训。但是,300多名代表所处行业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培训时有的代表可能抽不开身,有的代表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或难以接受。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这样的安排:
培训对象分批安排。把全部代表按照职业、身份、文化程度分类编班,在市委党校举办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不同内容,按照代表需求,缺什么补什么。
培训内容各有侧重。领导干部代表培训时间安排短一些,主要强化有关法律知识,提高代表意识;工人、知识分子等代表在培训法律知识基础上,邀请市上有关部门领导做市情政情报告分析;基层农民代表安排时间较长一些,先培训文化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弄清楚“GDP”、“地方财政收入”之类的专业术语,再教他们如何提建议、意见,如何审议发言等一些履职的基本方法,为履职打好基础。
把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期间,组织代表现场视察了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要求代表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并对代表履职时的困惑进行释疑解难,使代表对履职的程序和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经验交流和学习互动。换届后,新一届人大代表队伍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官”代表少了,基层代表多了,这样的变动增加了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但是新当选的代表对如何履职还是有无从下手的困惑。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这一新情况,特别选择在上一届代表中履职较好的代表,邀请他们在代表履职经验交流会上,向新任代表现场讲解他们是如何立足岗位积极履职,如何践行代表职责,让新任代表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学有榜样,赶有标杆。
2010年《代表法》修改之后,为了让新当选的代表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更好地履行职责,市人大常委会在今年7月举办的市三届人大代表第一期培训班上,专门把新代表法中关于代表权利、义务和履职规范的内容单独列出,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还邀请市委党校的教授对省十二次、市三次党代会精神进行了讲解。通过培训,不仅增强了代表的代表意识和履职热情,而且提高了代表的政治理论素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森骏说:“代表培训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明确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熟悉掌握人大代表履职的途径和方法,从代表反馈的情况看,我们的培训目的达到了。”
除此之外,市人大常委会还采用深入县区上门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临时培训、向代表印发《人大工作手册》、订阅《人民之声报》、寄送《人大简报》、《政府工作通报》等形式,帮助代表学习人大业务知识,掌握全市工作动态,提高履职能力。
建议办理多措并举、掷地有声
平凉市静宁县是国家帮扶的山区贫困县,县内沟壑纵横,山路崎岖,群众出行不便。村卫生室承担着群众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治疗和转诊服务的主要任务。但是,该县大多数村卫生室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土木结构房屋,均已成为危房,且建筑面积小、医疗设备简陋,无法承载如此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全县村级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
沙芳琴等5名市人大代表通过调研了解,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在2011年1月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静宁县村卫生室建设》的建议。
这条建议引起了平凉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森骏说:“这条建议既着眼农村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与农民健康密切相关,又符合国家投资扶持导向,提到了点子上,要作为重点建议尽快办理。”这条建议被确定为马森骏主任督办建议。2011年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上,将这条建议交市卫生局办理,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市卫生局精心安排部署,多方争取、筹措资金,迅速启动了建设工程。至2011年底,在静宁县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4个,总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米,总投资550多万元。同时,还聘请130多名大中专医科院校毕业生到各卫生室工作,使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和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在静宁县的带动下,该市其他县区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支持,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建成村卫生室372个,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总投资2394万元。静宁县灵芝乡前湾村文书王林说:“如今群众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基本的医疗保健已经不必出村,非常方便,村卫生室还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在办理代表意见建议方面建立了提前审查、联合交办、定期检查、主任督办、现场办理、会议审议、跟踪落实、表彰奖励等8项制度。
在2008年的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上,该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三项硬指标”:现场办理和面商办理率达到30%以上,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分别达到40%和100%。从此,市政府把这“三项硬指标”作为办理代表意见建议的基本要求,并严格落实。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任职的5年,市人大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369条,全部办理落实,全部函复代表,其中现场办理26条,通过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382个,基本实现了“三项硬指标”。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加大了建议督办力度,由以前每年督办1次,增加到每年督办2次。今年3月份,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政府办公室深入各承办部门,对市三届一次人代会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下发了督办件。至目前,由常委会6名主任重点督办的建议大部分都已进行了现场督办,取得了良好效果。
调研视察求真务实、确保质量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开展专题调研、视察作为履行职责、推进全市重点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有重点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视察,形成高质量的调研、视察报告,为市委当好参谋助手,为人大监督提供可靠依据,为“一府两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成为人大驱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引擎。
选题科学准确。每年年初,该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在认真学习上级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加强与对口联系市直部门和单位沟通联系的基础上,坚持抓大事、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党委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提出各自的调研题目,经主任会议讨论后,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确定常委会年度调研、视察工作计划。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调整议题。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
过程深入细致。每次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前,市人大常委会都先组织全体调研组成员对调研视察对象涉及的法律知识、专业术语以及该项工作基本情况进行学习掌握,找准要害和“软肋”,再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制定调研视察方案,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调研过程中,深入工作最前沿,从工作的最薄弱环节入手,通过实地查看,询问当事人、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最能掌握实情的方法,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视察结束后,及时归纳和分析调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汇总整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结果回声嘹亮。每一项调研视察报告都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形成书面审议意见,以规范的形式转交“一府两院”限期整改落实并报告结果。同时还将调研视察报告报请市委转发全市贯彻执行。5年来,市委累计转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视察报告11项。有效提高了人大代表调研视察工作实效。
为进一步扩大交流和转化成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内部刊物《工作简报》专题刊发人大代表调研视察情况,并印发人大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大大提高了人大调研视察的影响力。
在历年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市二届人大常委会5年的工作报告,累计有4次调研视察被载入报告进行了详细论述。2007年6月和12月,常委会先后两次组织12名市人大代表深入平凉城区和静宁、庄浪、华亭三县,对市政府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办理情况进行了视察;2008年8月,常委会组织15名省、市人大代表深入7个县区,对全市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2009年6月,常委会组织16名市人大代表对全市通乡油路、农村安全饮水、垃圾和污水处理、输变电、水库新建及除险加固工程等33处全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2010年8月,常委会组织在平的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旅游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视察,均收到良好效果。
代表活动机制灵活、实效明显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代表小组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开展小组活动作为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增强实效,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
2009年4月,为了统一规范指导各级代表小组开展活动,该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代表小组活动的意见》,从提高思想认识、丰富创新代表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各种保障、增强活动的实效等方面,对各级人大指导和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平凉市泾川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口存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账本”,他记录的不是经济账目而是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情况。2009年,为了促进各代表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代表小组活动登记制度》,把每一个代表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量化评比,对活动比较突出的代表小组,年终进行表彰奖励。该市灵台县西屯乡大社村村主任、村代表小组组长李新有说:“现在不动不行了,年终代表小组活动登记表上一片空白,有负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相继修订完善了《代表小组活动办法》《代表视察调研办法》《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办法》《常委会联系代表办法》等代表工作制度,并引导各代表小组制定了《代表学习制度》《代表参与活动奖励办法》等制度,要求各代表小组每年都要制定《代表活动计划》和《代表活动行事历》,使代表活动在完善的制度体系内规范有序开展。
在完善的工作制度保障下,平凉市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今年,市三届人大常委会按照就近和便于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将全市340名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编成了115个代表活动小组开展活动。庄浪县城区代表活动小组,在组长李娟霞的带领下,进村入户,采取和群众拉家常,谈心事等方式,对留守妇女儿童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走访。调查发现,庄浪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达1.35万人,留守妇女达4.8万人,留守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存在严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庄浪建设的步伐。掌握这一情况后,李娟霞和小组部分代表联名向市、县人代会提出了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建设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的建议,得到了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县上建立了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实施方案。由县妇联牵头,联合教育局共同督促指导23所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在庄浪县水洛镇徐碾、李碾村建成了集学习、培训、活动于一体的“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协同各乡镇、各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为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妇女阳光家园购置电脑、图书等硬件设施和文体用品,有效解决了全县留守妇女儿童心理缺位、情感缺失、生活失助等问题。
灵台县中台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小组成立几年来,通过提出代表建议等形式,督促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全面实施整村扶贫开发项目,建成了文化广场两处,过水面桥三座,硬化道路3条4.2公里,砂化道路6条10.4公里,修建提灌二级泵站工程两处,实施自来水入户11村78社1579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又积极响应省人大关于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号召,积极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迅速投身到活动之中。至目前,全市6960名各级人大代表,有4808名参与了联村联户,或都根据自身情况落实了帮扶措施,参与面达到69.1%。共联系贫困村609个,贫困户5571户,累计进村入户14539人次,进行政策宣传或科技培训10217次,开展义诊活动420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423个,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55件,累计落实帮扶资金476.2万元,捐助设备物资价值80.3万元,人大代表在双联行动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得到了初步发挥。
联系代表不拘形式、双向互动
2010年8月的一天,毕红珍等4名市人大代表应邀来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森骏的办公室,马森骏和他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这是马森骏采取邀请座谈的方式与他所在的选举单位的市人大代表开展联系活动。
2009年9月,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代表工作,保持与代表的经常性联系,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下发了《联系人大代表办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实施意见》,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普遍联系代表的基础上,按照组成人员一般在原选举单位确定联系代表和便于联系、工作行业基本接近的原则,每人相对固定联系3-5名市人大代表,采取上门走访、邀请座谈和电话、信函、网络联系等方式,向代表宣传有关法律知识,介绍常委会工作情况,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指导代表更好地履行职务,联系情况要记载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情况登记表》上,每年12月底前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与代表工作委员会收集汇总,并将联系情况向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反馈通报。
据统计,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任职的5年里,常委会组成人员共联系市人大代表680多人次,协调解决代表执行职务中的有关问题80多个,征求到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建议350多条。
在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代表定期和选民见面、向选区选民述职、代表入户走访选民等方式,积极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加强了代表和选民的沟通互动。
服务保障提升水平、形成合力
在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方面,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在尽好人大常委会机关职责的同时,积极争取市委的支持、“一府两院”的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了各方携手、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使代表的服务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各级政府要把市、县、乡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按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2010年5月召开的平凉市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上,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马世忠这样讲道,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会议后,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人大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市、县、乡每位人大代表每年活动经费标准分别为1500、700、200元,当年就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全面落实。该市泾川县丰台乡人大主席郭玉成感慨地说:“以前组织代表活动,最头疼的就是代表的误工补贴、车船费等开支没有着落,这下不用愁了……”。2008年2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市委办公室联合督查了市委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形成了书面督查报告,对落实不力的县区和单位进行了有效的督促,使文件中的几项“硬规定”基本落实到位。
为了进一步支持代表工作,为代表畅通知情知政渠道,《意见》还明确规定:“‘一府两院’应于每年年中通过召开通报会或书面形式,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情况。”《意见》还对代表在开展活动和执行职务中的时间保障、工资待遇、误工补贴以及交通、食宿等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今年,在以往寄送“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基础上,首次将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也一并寄送代表。现在,所有人大代表每半年都能收到“一府两院”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扩大了代表的知政议政渠道。
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该市不少县区在代表相对靠近、易于集中、便于联系选民的所在地村部,设立了代表活动室和“代表之家”。“家”里普遍配备了必要的活动设施,购买了必要的学习资料,制定了代表工作制度,并建立了代表学习记录簿、代表活动记录簿、代表意见建议登记簿、代表办实事登记簿、选民来信来访登记簿等,保障代表就近方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