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履职促进跨越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天水市武山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履职记事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0:01
回眸2012年,甘肃省武山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以奋进与求索的精神,在中共武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依法履职,议大事、求实效,为加快全县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大工作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强化监督求实效、服务大局抓落实、关注民生促和谐,加强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点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新的举措和作为,促进了武山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蔬菜产业是武山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该县政府《关于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建议县政府多模式开发建基地、多部门联动夯基础、多元化融资保投入、多层次培训提技能,在提质扩面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提高武山蔬菜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劳务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农民群众的增收问题,在专题调研和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劳务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后,要求县政府强化宣传引导、拓宽务工渠道、努力扩大输转规模,加强培训资金监管、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德政工程。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饮水意识,重视水源保护、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审议意见,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发展。
充分发挥主任会议职能。2012年,在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后,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县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配套改革,加强对林地、林木流转工作的探索研究,抓好后续管理,巩固林改成果,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促进资源增长、农民增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是国家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和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全面了解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运行情况,有效促进城乡妇女创业致富奔小康,2012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推荐申报多、实际到位少,贷款额度小、贴息年限短,手续程序多、时间跨度长,基层网点少、贷(放)跑路多等问题,作出了《关于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及各金融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放贷进度;改善金融服务,优化放贷程序,尽可能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同时,加强对农户的诚信还贷教育,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力地推进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顺利开展。据了解,自2010年7月开始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该县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408户16597万元。
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认真调查和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校外寄宿生监管、防止和控制生源流失,积极争取教育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严格规范检查评比、切实减轻学校社会活动负担的审议意见,为全县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大县”目标,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针对农家书屋的宣传面窄、部分书屋选址建设不科学、图书借阅量低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促进了该县农家书屋的规范管理运行。
针对县城内各类噪声、特别是燃放烟花爆竹噪声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干扰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现实问题,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组织环保、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寻求对策建议,针对当前部分群众和从业人员环保观念不强、防噪降噪意识薄弱,噪声污染防治执法手段单一、容易出现反弹、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执法监管工作不够得力等问题,结合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作出了《关于城区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审议意见》。该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环保观念和噪声防治意识;积极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明确任务职责、强化联合执法,狠抓以烟花爆竹燃放为主的噪声污染治理工作,使城区声环境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加强法律监督作为推进依法治县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保证法律法规在本县的贯彻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好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对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制定情况的监督,作出了关于加强“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宣传方式、突出普法重点、强化检查监督、提高普法成效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推动了新一轮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法治武山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县进程,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针对土地管理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县政府增强依法管理土地意识,集约节约用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同时,要求县政府研究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安置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围绕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深入全县主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餐饮服务场所、餐具消毒企业、超市、集贸市场及中小学校,对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县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理顺监管体制、强化责任意识、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了集中整治,严肃查处了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此外,还配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劳动合同法、人民防空法、《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甘肃省旅游条例》、《甘肃省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
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把推进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注重加强对法院、检察院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围绕促进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规范开展,听取和审议了武山县检察院关于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求县检察院进一步加强对控告申诉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控申干警的执法办案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机制,重视加强信访调解和接待工作,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确保控申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关系公民权益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武山县法院关于民商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民商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求县法院强化能动司法意识和服务理念,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加大调解力度,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司法资源,进一步提高司法能力。
强化服务,创新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新代表服务方式,加强学习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引导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积极为民代言、建言献策,为促进武山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把代表学习培训作为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代表换届后的实际需要,先后分两期对市、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进行了集中培训,重点组织学习了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举办了代表履职讲座,促使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坚持强化服务保障,优化代表履职环境。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制度,组织代表围绕城区开发建设、蔬菜产业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开展集中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邀请14名基层县人大代表列席了常委会会议。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各类民主测评会、征求意见会、旁听法院庭审等活动,推荐代表担任效能风暴行动和政风行风监督员,不断拓宽代表履行职务渠道,为代表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坚持把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作为尊重代表民主权利、密切与代表联系的重要工作内容,强化督促检查,提高建议办理质量。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交办会议,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15件意见建议转交县政府办理,并采取视察督办、现场督办、领导挂牌督办、意见反馈等形式抓办理落实,一些涉及民生改善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得到办理,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按照省委、市委、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重点工作,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这一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顺利推进,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机关动员大会,传达省委、市委、县委相关会议精神,全面动员部署,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常委会领导率先带头,多次深入各自联系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热心与乡村班子座谈交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规划。机关干部职工先后7次深入所联系的四门镇四门村、三衙村,与137户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指导制定了联系村扶贫开发奔小康规划和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为双联行动取得实效打下了基础。
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以推进“八个全覆盖”和办好“五件实事”为主导,积极实施产业富民、基础改善、项目带动、能力提升等帮扶行动,努力为两个联系村办了一些群众较为迫切的普惠性实事:(一)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多方协调努力,为三衙、四门两村协调解决水泥200多吨,硬化两村大小巷道34条9400多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为三衙村北山产业路捐赠埋设涵管16根,解决了排水问题;为兰坪村协调争取河堤建设项目资金28万元,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二)扶持联系村产业发展,围绕发展壮大三衙村柳编产业,积极与市县林业部门联系协调,达成柳条采收协议,解决了柳编枝条紧缺的问题;积极联系协调,为两村30多位妇女落实小额担保贷款90多万元,为她们创业经营提供了启动资金;立足养殖业发展,邀请县畜牧兽医专家奔赴四门镇,对四门、三衙两村的82户养鸡养猪专业户进行了养殖技能培训。(三)加强项目扶持引导,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四门、三衙两村争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各20多万元,目前四门村人民舞台主体工程已完成,三衙村文化活动广场已完成征地工作。(四)关心帮助困难学生,为两个联系村的留守儿童捐赠衣物36套,为两名困难大学生各捐助学费500元,为三衙村大学生汪东协调争取香港“苗圃行动”助学金10000元。(五)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为四门村协调捐助20000元安装路灯42盏,为三衙村争取城乡环境整治项目资金16万元修建“文化墙”1600多平方米,实现了两村庄的亮化美化。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机关干部职工踊跃捐款6000多元,购买了茶叶、大枣等慰问品,到每个联系户家中慰问。通过这些惠民实事的办理落实,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富民政策的温暖,增强了他们创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倡导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要求,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研究,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县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迅速行动,积极履职,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了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武山县220多名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先后为贫困村、特困户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帮办实事好事280多件,捐助资金实物折合现金2300多万元,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加强常委会机关自身建设
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立足适应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要求,以建设团结、民主、务实、高效的人大机关为目标,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常委会机关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健全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把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的重要环节,不断健全议事决策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按照监督法要求,重新修订了《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制定出台了《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试行办法》,完善了机关纪律考勤奖惩办法、后勤人员职责及车辆管理制度,使常委会及机关的各项工作更加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常委会职能的有效发挥。
提升效能,改进机关作风。按照省委、市委、县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机关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效能风暴行动,深入查找在思想、作风、效能、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使常委会机关作风、服务意识、工作效率有了新的改进和提升。注重调查研究,加强跟踪督办,对噪声污染治理、食品安全法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重视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宣传工作,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鼓励机关干部深入挖掘总结人大工作、法制教育以及在双联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大代表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一年多来,常委会机关干部先后在《人民之声报》、《人大研究》等省级报刊发表新闻稿件53篇,在县政府网站、县电视台播发人大动态新闻90多条,编发《人大工作》简报34期,有力地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了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细细品味2012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的履职之路,俯身听民意、基层察民情、监督解民忧,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当欧洲足球锦标赛涉及老百姓的事进入人大工作时,幸福的滋味正悄悄浸润人们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