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医”:为百姓健康撑起保护伞——景泰县人大常委会依法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5:22
“农村群众治病急需用药,而药品配送企业不能及时配送,给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患者和医生都有意见。你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一方面,我们将对配送企业加强协调服务,促进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药品集中配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帮助医疗机构增强药品采购的计划性,便于合理安排配送频次、路线,避免对医疗服务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一些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为砖土木结构平房,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加之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墙壁已裂缝,水电暖等设施也急需改造更新,不仅严重影响着正常业务的开展,而且无法适应和满足当地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你们有改建计划么?”
“我们已经和县发改局进行了沟通,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业务及生活用房的改造升级。”
……
这是2013年3月12日,甘肃省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在对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召开座谈汇报会时,调研组成员对县卫生部门负责人提出的询问。问者“一针见血”,答者坦诚直言,一问一答间,体现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决心。
先期摸底,集体学法,详尽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情况
2013年初,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在确定全年监督工作重点时提出:近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景泰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工作开展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哪些问题,应当适时予以监督。为此,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被列为县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之一。
为了给调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月26日、27日,分管医疗卫生工作的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秉花带领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工作人员,走遍了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和一条山镇社区服务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走访。
两天时间里,韦秉花副主任与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现场交谈,详细了解群众享受医疗优惠政策及新农合落实情况、乡镇卫生院管理、中医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乡镇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根据摸底掌握的情况,景泰县人大常委会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红水镇、草窝滩镇和五佛乡等基层卫生院作为调研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给调研活动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参与调研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敏锐发现问题、准确提出建议,2月29日,景泰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县卫生局负责人为参与调研的人员主讲相关政策法规,解读医改政策。
3月12日,景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红水镇、草窝滩镇和五佛乡,实地察看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科室设置、设备配备、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标准化科室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发现,近年来,景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服务网络,强化行业监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随着县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以一条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的城市社区卫生网络的初步形成,芦阳、中泉、五佛、一条山镇卫生院和35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示范带动,构建起了全县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省级卫生县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级达标和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全面实施了12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救助制度四位一体,初步覆盖城乡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群众就医负担明显降低;选派基层医疗单位技术骨干赴县外进修和组织县内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技人员的业务技能,为乡镇卫生院充实医学类毕业生104名,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有序进行。落实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取消了药物加成,通过网上集中采购,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群众看病用药负担有所缓解;出台落实了22项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使二级医院平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较医改前明显下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促进了基层中医工作的发展。
看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并让群众受益,调研组成员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对部分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管理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感到担忧。
在红水镇卫生院调研时,该卫生院院长介绍了卫生院的处境:红水镇卫生院现有职工33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6人。承担着为本镇2万余人和周边地区约3万人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大、人少,处于超负荷运转。
而类似的情形在全县其他乡镇卫生院也普遍存在。由于拥有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和执业医师缺乏,一旦外出学习或请假,工作无人接手,卫生院的医疗工作几近停滞。
“多年前,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往乡卫生院跑。接生、阑尾炎这类手术乡卫生院就能做。这几年,大夫们都调走了,这类病都看不了了,加上村医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老百姓看病没有安全感,基本没什么人来就医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自五佛乡老湾村的县人大代表景映强向调研组反映当地的现状。
“是啊,前20年间,五佛乡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在全县各乡镇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比中医院都强,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只有重病重症才转县级医院。”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中医院院长张世武补充说。
“那现在院里还能独立开展哪些基本手术?”景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泰向五佛乡卫生院院长万鹏新问道。
“我院过去年均实施手术在100至200例。2009年至今,由于先后调走医务骨干23人,五官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相继关闭。截至今年3月,全院仅做了7例手术。”谈及卫生院的现状,万鹏新显得有些无奈。
“依我看,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才引进门槛过高。”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和临床治疗的资深专家张世武委员说:“‘凡进必考’,但考试内容不适合基层专业人才选拔,又无相应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造成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本地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除了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外,调研组发现,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所配备的医疗设备标准低、老化,利用率低下,多使用由国债项目配发的X光机、黑白B超机。由于设备落后,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部分乡镇卫生院无力承担业务和生活用房等基础设施维修、设备购置维护、检验检测耗材和试剂采购等费用,诊治质量难以提高,群众也无法就近享受到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调研还了解到,各乡镇卫生院存在着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在喜泉、芦阳等乡镇卫生院,调研组看到受业务用房不足限制,公共卫生科和健康咨询室等科室不得不挤占办公、生活用房,诊断和治疗同处一室,既影响治疗效果又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卫生院地处偏远乡镇,职工都要住在单位才行。由于生活用房不足,医院只能将业务用房作为生活用房,生活上的不便,让不少职工不能安心工作。”中泉卫生院院长王书说。
正路乡卫生院院长张效林介绍说:“我乡位于景泰县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400米以上,年均气温3.5℃。由于是全县唯一的纯山区乡镇,全年烧锅炉供暖长达7个月。一直以来,经济条件落后现状制约着院里的营业收入,办公经费不足使得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开展起来捉襟见肘。”
为了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景泰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召开座谈会专门向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了解详情: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一些常用但价廉的,特别是慢性病用药销售有限。我院因药物配送不及时出现短期药物缺乏现象。”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乡镇卫生院收入减少,财政补助经费普遍不足,且到位时间滞后。”
“村级医务人员由于收入偏低,无社会保障,队伍不稳定。”
……
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基层医务工作者毫不避讳地指出问题,调研组成员认真记录,共同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办法。
四策并举,对症下药,立足实际想办法
3月25日,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
景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泰审议时说:“目前,我县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存在‘三少一差一落后’现象。即人员、资金、用房少,诊疗技术差,医疗设备落后。对此,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合理流动人才,加强进修培养。”
“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特别缺乏,高年资人才陆续退休后,医疗队伍后继无人,急需补充,建议县里灵活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张世武委员接过话题,用沉重的口吻说。
“根据我们前期摸底的情况,加大全科医生培养迫在眉睫,全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主治医生缺乏的现状,确实已经严重影响到卫生院业务的正常开展。”罗文海委员表示赞同。
……
面对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加快推进卫生人才梯队建设;要降低进人门槛,实行“先聘后进”等方式,制定优惠政策,增加人员编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医学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要畅通交流渠道,建立人才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人员调动,探索建立县级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定期开展业务指导、进行诊疗和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制度,丰富临床经验,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技术水平。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采取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和单位自筹的办法,更新、购置适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材,配备专业医技人员,满足当地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要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的全程监管,督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按时集中配送药品,提供服务。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作出总体改扩建计划,充分利用土地现状合理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达到国家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要求,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基层医护人员安心工作,使招引来的专业人才留得下来。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县财政要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其正常运转。尽快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办理机构代码证,便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础性项目经费补助依规拨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逐步进行化解乡镇卫生院负债问题,建立乡村医生退休养老保障机制,保证村医“老有所养”。
会后,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将审议意见转交县政府,并表示将持续关注问题的改进情况,适时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汇报。
积极争取,查漏补缺,力促审议意见落到实处
为了尽快解决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景泰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办理工作,逐项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针对人才门槛过高、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景泰县卫生局已向县政府、市卫生局汇报,协调降低进人门槛,由各医疗单位申报人才需求计划,制定人才引进办法,经市卫生局协调市编制、人社等部门组成人才招聘组,在3月下旬到省内外医学类高校招聘医学类毕业生。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签订就业服务协议,等待毕业后正式办理就业手续。为了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县里建立市、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中心机制,形成人才帮扶、技术支援的对口帮扶试点工作。全县已初步规划市级医院帮扶5家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帮扶6家一般卫生院。县卫生监督、疾控、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包乡镇制,定期下乡入村指导工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力争使辖区患者疾病在县域内救治。
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老化、陈旧的问题,景泰县卫生局协调县财政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标一批急需医疗设备,以满足健康普查,临床需求,提高检查、诊断水平。同时,制定设备购置需求计划,按年度分批配置、更新医疗设备。
针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景泰县卫生局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设项目贮备库,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力争早立项、早开工。2013年,计划投资400万元,对草窝滩、喜泉、寺滩、正路等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改扩建;争取建设1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4个乡镇卫生院的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和上沙沃、漫水滩、红水、一条山镇等4家卫生院的住院部业务楼建设项目。计划到2015年,让11所乡镇卫生院和75%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
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存在配送不及时、常用药销售有限的问题,景泰县卫生局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汇报,省医改办已计划近期来景泰县针对医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县卫生局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走访、调查,挖掘问题的症结,梳理制定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以便逐步解决。定期进行工作跟踪督查季度通报,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