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滚球app下载_欧洲足球锦标赛-外围体育

图片

全力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环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11-04 09:18:31

  “大多数农技人员被安排从事乡镇政务工作,本职工作开展不够,市场行情、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东西往往到不了田间地头,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明显存在。”5月10日,在甘肃省环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调研组提交审议的关于全县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指出。

  作为农业大县,环县农业经济发展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该县人大常委会把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通过调研、审议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整改,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调研不拘一格  掌握实际情况

  按照环县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今年4月,调研全县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杜绝调研走过场,确保调研实效,调研组改变以往单一的调研方式,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

  邀请内行代表参与。环县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农林牧系统和从事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的市、县人大代表,组成了一支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的调研组。在所调研的乡镇召开座谈会,要求至少3名农民代表和部分“土专家”“田秀才”参加,充分听取他们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意见建议。

  走遍半数乡镇。“我县土地面积大,辖20个乡镇、1个旅游开发办,251个行政村,地理环境特殊,农业产业发展多样化。这次调研,我们至少要走遍一半乡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尽可能多地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把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环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对调研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带着问题深入企业农户。开展调研前,环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召集县农牧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农机中心、县果业局、县农机局、县种子管理站、县商务局负责人召开了一次工作汇报会,了解到当前全县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乡镇农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够、农牧业产后销售服务建设较为薄弱、畜禽检疫监督难度大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深入乡镇农牧业服务机构、规模养殖场、示范专业合作社、有关企业及部分农户,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对全县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全面调研。

  反复推敲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起草后,调研组又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进行讨论,就调研报告充分征求了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努力找准找实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同时,调研组向主任会议汇报调研情况,就起草的调研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反复推敲,使调研报告更加贴合实际、更具针对性。

审议客观公正  直面存在问题

  “全县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实有农技人员620人。但是大部分人员既不懂农业专业技术,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岗位调动频繁、人员不固定,造成人员的老龄化和断层。”

  “我县各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管理不善,自身发展困难,带动效益更显乏力。”

  “县城及各乡镇都没有专门的畜禽屠宰场,私屠乱宰,疫病防控、安全监管难度大。”

  “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交易市场少,流通环节多,使群众利益损失大。”

  “全县21个乡镇只有8个乡镇有畜禽交易市场,且大多场地简陋、设施不全,监管难度大。”

  环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审议调研组关于全县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时,组成人员直面问题、踊跃建言。大家一致认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管理指导职能弱化;乡镇农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够;相关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自身发展和致富带动效应不强;农牧业产后销售服务建设较为薄弱。

  针对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五条建议:

  要转变服务方式,逐步提升现代农业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尽可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引导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由传统的单一服务方式向信息、技术、购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从而建立起以政府指导为主、社会普遍参与为格局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新模式、新机制。

  要完善体制机制,确保人员机构发挥作用。要加强县农牧局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要研究和探索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根据产业布局特点设置区域农业服务站,或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设专业站等模式,科学合理调配专业农技人员,加强对林果业、枸杞等新培育产业的管理指导。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相对固定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农技推广经验的人员,认真履行好分内职责,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要有针对性地招录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逐步解决农技推广人员年龄老化和断层问题。对乡村实用技术人才进行评级定等、予以奖补,形成一批永久性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拓展服务群众的渠道。

  要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大做强草畜首位产业。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子。特别在草畜产业发展上,要推行“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发展模式,走“小群体、大规模、千家万户养羊”的路子,把增收产业链条延伸到农户。

  要加强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要重视产后营销服务体系的完善,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也要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实现农牧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要逐步完善集仓储、冷链、配送、市场信息为一体的电商服务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全力推进旱作农业和草畜产业开发是我县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因此,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体系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会上,环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强调,“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审议指出的问题全面分析总结,抓好整改,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县人大常委会要继续跟踪监督,年底专门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向社会公布结果。”

整改意见落实初见成效

  这次调研活动始终,环县农牧局、县畜牧兽医局等相关部门全程参与、直面群众,接受人大代表监督。一位部门负责人直言:“县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代表高度关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查入户掌握真实情况,审议发言不回避问题,给了我们很大压力。”

  县政府在接到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后,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整改方案,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扎实开展整改工作。目前,整改落实已初见成效。

  固定农技人员。县政府要求每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对固定5~8名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认真做好“三农”政策贯彻落实、科技示范田建设、农作物和林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业技术指导与应用培训,以及本乡镇农业信息采集、编辑、审核、上报及发布更新等工作,并接受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调配和培训指导。

  抓好技能培训。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积极安排培训计划,县农牧局、县果业局和县商务局聘请省内外高校专家,组织畜牧技术骨干和部分“土专家”,为乡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养殖户等讲授现代农牧业发展理念,提高其综合科技素质及适应市场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县政府结合实施的草畜产业“双百双万”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洽谈引进的甘肃天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投资8亿元,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第二期,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加工100万只肉羊的生产线,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对全县肉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落实扶持政策。最近,县政府列支600万元,按照25万元、15万元、5万元三个等次,对在订单种植、价格信息、良种推广等方面致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300个养殖大户和53个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奖励。

  搞好生产服务。相关部门开展了一次清理农资市场行动,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经营点,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生产者购买到优良种子、无公害农药、优质化肥和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等12个服务机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农业、畜牧业信息网站,定期向群众发布农牧产品价格、季节性病虫害及疫病防治措施等信息,做好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科技信息和政策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生产与销售,搞好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县商务局加快电商服务点建设,计划于今年底全县一半行政村建立起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形成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社有点的服务体系,方便农民购销农产品。郝兴永 张志宏  万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