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新动能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7-05-10 08:58:46
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有怎样的作为?在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中,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尽责?
近日,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用讲话精神凝心聚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观,继续发挥职能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全市脱贫攻坚行动取得新成效。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多次强调指出:“脱贫攻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任务,人大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生命线,依法履职尽责,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新动能。”
顺应人民的意愿,“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强化人大监督实效,在不断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攻坚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在行动。
2016年9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崆峒、崇信、华亭三县区,对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2016年10月29日,在平凉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全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有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有一定差距;资金投入与金融扶持还未完全到位;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不强。这些意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问题是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基于这些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突出群众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大力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一村一品”行动,积极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扶贫实现长效扶贫、稳定脱贫,最终达到小康目标;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实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细则,健全完善脱贫退出和深化巩固已脱贫村户帮扶成果的相关制度,防止搞形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现象发生,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改进扶贫投入机制,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支撑制度,大力发展普惠、特惠金融……结合审议,会议从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水平、继续大力推进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不断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措施、积极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四个方面,对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出了建议,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并转交市政府研究落实。
只有心里想着人民,行动上才能为民利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事关贫困群众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决胜这场脱贫攻坚战。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深谙此中之理,近年来,紧盯全市脱贫攻坚大局,瞄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先后就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五个百万”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等情况开展了检查、调研,真正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与此同时,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坚持以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审议意见跟踪督办为抓手,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载体和平台,组织动员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寓监督于支持,寓参与于监督,以实干精神催生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体认,激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动能。
从对甘肃省扶贫开发条例的执法检查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调研,从对富民增收产业的重视到对农村生产经营机制的探索,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到对贫困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民生”“为民”“利民”,成为跃动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履职足迹里最强劲的音符。
以此也激活了一池春水,激发了脱贫攻坚行动的新活力:平凉市建立了“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合、精细化管理”的扶贫运行机制,市县乡村上下联动、行业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整体呈现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帮扶、整体性推进”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市共有7.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缩小至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8.1元,同比增长7.8%。肖永明 张平社刘婧
近日,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用讲话精神凝心聚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观,继续发挥职能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全市脱贫攻坚行动取得新成效。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多次强调指出:“脱贫攻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任务,人大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生命线,依法履职尽责,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新动能。”
顺应人民的意愿,“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强化人大监督实效,在不断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攻坚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在行动。
2016年9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崆峒、崇信、华亭三县区,对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2016年10月29日,在平凉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全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有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有一定差距;资金投入与金融扶持还未完全到位;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不强。这些意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问题是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基于这些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突出群众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大力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一村一品”行动,积极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扶贫实现长效扶贫、稳定脱贫,最终达到小康目标;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实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细则,健全完善脱贫退出和深化巩固已脱贫村户帮扶成果的相关制度,防止搞形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现象发生,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改进扶贫投入机制,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支撑制度,大力发展普惠、特惠金融……结合审议,会议从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水平、继续大力推进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不断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措施、积极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四个方面,对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出了建议,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并转交市政府研究落实。
只有心里想着人民,行动上才能为民利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事关贫困群众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决胜这场脱贫攻坚战。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深谙此中之理,近年来,紧盯全市脱贫攻坚大局,瞄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先后就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五个百万”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等情况开展了检查、调研,真正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与此同时,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坚持以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审议意见跟踪督办为抓手,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载体和平台,组织动员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寓监督于支持,寓参与于监督,以实干精神催生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体认,激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动能。
从对甘肃省扶贫开发条例的执法检查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调研,从对富民增收产业的重视到对农村生产经营机制的探索,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到对贫困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民生”“为民”“利民”,成为跃动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履职足迹里最强劲的音符。
以此也激活了一池春水,激发了脱贫攻坚行动的新活力:平凉市建立了“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合、精细化管理”的扶贫运行机制,市县乡村上下联动、行业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整体呈现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帮扶、整体性推进”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市共有7.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缩小至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8.1元,同比增长7.8%。肖永明 张平社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