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金艳:促进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8-01-24 12:55:28
1月22日下午,记者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住地,见到了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平凉市静宁县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常金艳。
多年从事当地果品经销工作,常金艳对静宁果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有着很清晰的认识。
“静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资源禀赋,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抓管理、促效益、打品牌,将苹果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常金艳介绍说。
常金艳表示,截至2017年底,静宁县果园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8万吨,产值达到30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875元以上。果品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依托苹果产业,全县16.8万人实现脱贫。
“尽管静宁苹果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就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常金艳说:“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缺口较大,加之大面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滞后、新技术推广步伐缓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为此,常金艳建议,将静宁县申报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予以列项扶持,以此促进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同时,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静宁苹果产业对外知名度。
(作者:万辉)
多年从事当地果品经销工作,常金艳对静宁果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有着很清晰的认识。
“静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资源禀赋,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抓管理、促效益、打品牌,将苹果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常金艳介绍说。
常金艳表示,截至2017年底,静宁县果园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8万吨,产值达到30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875元以上。果品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依托苹果产业,全县16.8万人实现脱贫。
“尽管静宁苹果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就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常金艳说:“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缺口较大,加之大面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滞后、新技术推广步伐缓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为此,常金艳建议,将静宁县申报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予以列项扶持,以此促进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同时,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静宁苹果产业对外知名度。
(作者: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