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综述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8-03-16 10:21:13
时代谱写人大工作新华章。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人大代表,围绕张德江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认真审议、热烈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全面体现了讲政治、讲法治、讲宗旨的理念,交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好答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报告中的这些话,得到了代表们的充分肯定。代表们认为,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优势。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二是依法履职成效显著;三是积极服务保障国家改革”,张海波代表用这三点表达了自己对报告的突出感受。
代表们认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群众期待,做了很多改革创新上的探索和大量务实扎实有成效的工作,开创了人大工作新局面。
代表们不仅认为报告对过去五年“七个着力”的工作总结朴实全面,更认为提炼的五点工作体会弥足珍贵,充分体现了对人大制度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五条原则。代表们认为,这五点体会使我们深刻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彰显了极强的“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使我们更加坚信只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质量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件次,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效果好。
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质量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代表们认为,5年间,推进宪法修改,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制定国歌法……一系列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相继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实现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诸多“零的突破”。代表们认为,这些法律的制定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又要把握时机,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
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立法已成为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一子”。如何继续加强立法工作,人大代表立足实际,畅所欲言。
高虎城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体系,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大立法后的评估工作,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
朱玉代表建议,根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步伐,适时修改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搞好与监察法的衔接。
宋关昶代表建议,加快宪法修改后一系列的法律修改和完善进程。
针对地方立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代表们建议,对地方性法规如何有效衔接上位法的问题出台具体指导意见,以便地方人大在实际中更好把握。全国人大应尽快解决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的法律承接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立法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次数,推动地方人大提高立法水平。加强对新的法律的宣传,防止“有法不知”,开展有针对性的立法检查。
连续5年重点督办代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有力助推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两次听取审议国务院相关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连续5年重点督办代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共127件。报告中的这些话,让代表们体会深刻。
代表们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而是连续5年重点督办代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有力助推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围绕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听取审议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林科技创新等专项报告;检查农业法、种子法等法律实施情况。围绕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听取审议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等专项报告。
代表们围绕报告中的这些话,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热议。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范鹏代表建议,通过调研,将乡村振兴法纳入立法规划。
苏海明代表建议,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期得到法律确认和保障,将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贯彻到法律中;以立法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明确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后,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权不变,实现土地价值;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项法律权能,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属性,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全面体现了讲政治、讲法治、讲宗旨的理念,交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好答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报告中的这些话,得到了代表们的充分肯定。代表们认为,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优势。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二是依法履职成效显著;三是积极服务保障国家改革”,张海波代表用这三点表达了自己对报告的突出感受。
代表们认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群众期待,做了很多改革创新上的探索和大量务实扎实有成效的工作,开创了人大工作新局面。
代表们不仅认为报告对过去五年“七个着力”的工作总结朴实全面,更认为提炼的五点工作体会弥足珍贵,充分体现了对人大制度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五条原则。代表们认为,这五点体会使我们深刻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彰显了极强的“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使我们更加坚信只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质量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件次,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效果好。
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质量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代表们认为,5年间,推进宪法修改,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制定国歌法……一系列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相继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实现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诸多“零的突破”。代表们认为,这些法律的制定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又要把握时机,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
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立法已成为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一子”。如何继续加强立法工作,人大代表立足实际,畅所欲言。
高虎城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体系,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大立法后的评估工作,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
朱玉代表建议,根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步伐,适时修改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搞好与监察法的衔接。
宋关昶代表建议,加快宪法修改后一系列的法律修改和完善进程。
针对地方立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代表们建议,对地方性法规如何有效衔接上位法的问题出台具体指导意见,以便地方人大在实际中更好把握。全国人大应尽快解决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的法律承接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立法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次数,推动地方人大提高立法水平。加强对新的法律的宣传,防止“有法不知”,开展有针对性的立法检查。
连续5年重点督办代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有力助推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两次听取审议国务院相关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连续5年重点督办代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共127件。报告中的这些话,让代表们体会深刻。
代表们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而是连续5年重点督办代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有力助推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围绕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听取审议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林科技创新等专项报告;检查农业法、种子法等法律实施情况。围绕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听取审议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等专项报告。
代表们围绕报告中的这些话,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热议。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范鹏代表建议,通过调研,将乡村振兴法纳入立法规划。
苏海明代表建议,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期得到法律确认和保障,将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贯彻到法律中;以立法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明确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后,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权不变,实现土地价值;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项法律权能,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属性,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