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滚球app下载_欧洲足球锦标赛-外围体育

图片

秦安:强力奏响人大监督“四部曲” 有力助推国土绿化行动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20-05-11 15:51:5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甘肃省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在监督中支持、在参与中监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强力奏响了视察调研、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跟踪监督“四部曲”,有力助推了全县国土绿化行动,为建设幸福美丽新秦安贡献了人大力量。
 
  深入开展视察调研  理清生态发展思路
 
  秦安县地处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干旱频繁,降水较少,荒山荒沟面积大,加之近年来大量壮劳力外出务工,撂荒地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过去,虽然每年各镇都要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不到位,起点不高,规模不大,重视不够;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大,群众和社会参与度不高,部门和单位协作配合不力;工程质量把关不严,精细化程度不高;绿化区域和行道树管护跟不上,交通运输和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落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秦安县林业生态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因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为助推秦安县全面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把视察调研造林绿化情况作为每年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
 
  2013年以来,为切实掌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国土绿化先进经验,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组织辖区内省、市、县、镇人大代表,在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关键时间节点开展1次以上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全县生态造林建设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正确分析差距和短板,提出可操作性、针对性都比较强的意见建议,为县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秦安县人大常委会还加强与周边县区的密切联系,组织人大代表、有关镇和县林草等部门负责人赴庄浪、清水等县考察调研,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2018年4月,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考察组,深入庄浪县关山大景区、朝那湫、二郎山等植树造林点,现场考察学习了庄浪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考察组认为,庄浪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实施、全方位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兴林与富民、产业与脱贫同步发展的新路子,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精品工程,非常值得秦安思考、学习和借鉴。
 
  2018年6月,秦安县人大常委会考察组深入清水县,就全域无垃圾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大家深切感受到,清水县以创新的举措、超前的思维、扎实的作风,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清水县的工作特色明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许多地方值得秦安县学习和借鉴。
 
  通过视察和调研,代表们认为,秦安县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突破,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补齐自己的短板,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重拾秦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拼、勇立潮头的“货郎担”精神,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靠实责任,狠抓落实,以绣花的功夫、务实的举措、优良的作风,真抓实干、苦干实干,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推进秦安造林绿化工作落地见效。
 
  提出合理意见建议  汇聚国土绿化合力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这是人们最纯朴也是最迫切的愿望,更是近年来秦安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着力重点。
 
  为切实改变秦安县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落后面貌,2013年以来,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和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求真务实,积极作为,与时俱进,踊跃建言献策。在每次人代会上,都能收到2至3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议。针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在秦安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安堆喜、成多田、王顺吉等代表提出了“以荒山造林工作为重点,以面山、荒山、荒坡为重点突破口,狠抓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针对管护力度不够、资金短缺等问题,在秦安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董旭强、牟小波、陈银仓等代表提出了“加大行道树和植树造林后续管理工作力度,将生态林建设和管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的建议;针对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但规划管理跟不上,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秦安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多位代表又适时提出了“高起点规划、整流域建设”“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结合”“打造‘生态林+经济林+中药材+养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使秦安县环境更加秀美、发展更加持续、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等意见建议。
 
  同时,秦安县人大常委会也多次组成考察组,对全县及周边县区林业生态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撰写了《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考察学习庄浪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了“科学规划,理清工作思路;创新机制,筹措建设资金;精心实施,保证工程质量;完善机制,严格督查考核;全民参与、营造良好氛围”的意见建议;形成了《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环境评价审批程序;强化检查监督力度,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强化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城乡绿化工作力度;强化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全民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等意见建议。
 
  秦安县委高度重视,将《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及时批转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处理。县政府及其林业、环保等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一山两河三线一长廊”(“一山”即凤山;“两河”为葫芦河、清水河;“三线”为310国道、天平高速、宝兰高铁;“一长廊”为清水河沿线百里生态文化长廊)为重点,按照“一年轮廓绿、两年板块绿、三年整体绿”的“三步走”工作思路,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下定决心、花大气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发挥代表示范作用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秦安县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近年来,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视察调研活动,提出了多条合理意见建议。同时,号召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强力推进“一山两河三线一长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主动承担了凤山生态公园一期、二期、三期生态文明建设工程。2017年以来,按照“生态助推扶贫、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的理念,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并组织实施了凤山景区延伸段绿化工程,着力打造凤山万亩生态森林公园,用“大景区”标准高起点定位,用“大旅游”思路高标准实施,用“大扶贫”手笔高效率推进。通过人大推动、政府行动、镇村互动、部门联动、全民发动“五动”措施,目前,凤山生态公园建设区域已扩展至兴国、刘坪2镇9个村,区域面积达1.1万亩,全面完成了苗木栽植、供水管网铺设、蓄水池建设、道路建设等多个工程,实现了凤山泰山庙古建筑群、刘坪“中国最美田园”、兴国镇康坡村陶艺体验馆、青龙山旅游开发的大贯通。如今的凤山生态公园集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为一体,每到春夏之际,山花烂漫,绿树成荫,游客络绎不绝,真正成为了秦安城市的“后花园”。
 
  在凤山生态公园建设中,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不仅积极参与其中,栽植“人大机关责任林”8.5亩,开展了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还协调县林业部门明确了各县直机关单位责任林,协助督促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开展苗木栽植、管护等工作,真正做到了在监督中支持、在参与中监督。
 
  2019年3月,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被秦安绿化委员会评为“秦安县国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指导西川镇人大适时提出了“建设鹤山生态公园,筑牢县城西部生态屏障”和“山水田林路草同步,规划建设管护并重,观光踏青休闲一体”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西川镇人大主动作为,及时成立由人大代表任组长的规划筹备、苗木运送、技术指导、浇水管护、后勤保障、学习宣传等6个造林绿化工作小组,督促干部群众认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从2018年秋季至今,不到两年时间,西川镇已在该流域西向面坡、浅山区、拓展区域累计栽植刺槐、油松、云杉、塔柏、月季、牡丹、樱花、红枫、连翘等花卉苗木40余万株。目前,涉及神明川等3个行政村、占地6000多亩的西川镇鹤山公园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生态景观公园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的秦安县城,东有“灵秀凤山”,西有“神采鹤山”,中有“葫芦河生态公园”。放眼望去,绿树环绕,山峦叠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座绿色希望之城悄然崛起。
 
  持续开展跟踪监督 确保生态建设实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倾力而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甘当秦安生态文明的守军卫队。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打出了人大监督“组合拳”。
 
  2019年,秦安县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提出了坚持共治共享、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实施最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水污染违法行为,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等意见建议。2020年,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又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列入执法检查重点,运用执法检查这个“法律巡视”利剑,直面问题、动真碰硬,让法律长出“牙齿”,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落实。
 
  2019年,秦安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全县生态林建设情况的报告,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生态林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持续开展生态林建设工作,不断增加绿化总量;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生态林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创新建设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绿化工作,2017年,秦安县人大常委会针对城市管理,特别是城区绿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了视察调研并进行了专题询问,要求县政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林化管理的要求,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大力实施“森林围城”工程,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努力打造绿色秦安、美丽秦安、生态秦安。
 
  专题询问会后,秦安县住建局局长安建国接受采访时认为:“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是一次现场考试。各位代表提出的意见,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抓住了工作的重点,找到了存在的难点,促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代表提出的问题,加大绿化力度,加快绿化进度,提高绿化水平,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努力赢得人大代表的认可和老百姓的赞同。”
 
  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马瑞珍说:“专题询问架起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连心桥,让人大监督体现出了刚性,监督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8年,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组成督查组,对县政府贯彻落实专题询问时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建议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树立主动管理、主动协调、主动配合的意识,做到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不断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监督体系和工作合力,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要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在巩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崇尚绿色,爱绿、植绿、护绿,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生态、关注环境、爱护绿色的良好氛围。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还要专题听取全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全县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审议意见,助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秦安。
 
  在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和支持下,秦安县政府及其林草、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扶贫、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围绕各自职能,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8.7375万亩,公路绿化1638公里。全县林地面积达到了93.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4年的29.57%增长到2019年的30.1%。今年,县政府计划再完成生态造林2万亩,新建花椒园1万亩,栽植行道树100公里,努力实现造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中,秦安县王窑镇高庙村、陇城镇山王村顺利入选。4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秦安县西川镇鹤山公园植树增绿保护森林、持续推进生态改善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4月1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洲足球锦标赛:实地察看了秦安县五营镇龙头山产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对秦安县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林下经济,统筹推进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产业发展工作给予了肯定。(人民之声报·甘肃人大客户端通讯员 赵永红)